
采摘。 宋 蘇轼 《過雲龍山人張天骥》詩:“飢寒 天隨子 ,杞菊自擷芼。”
“撷芼”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撷芼”意為采摘,特指對植物(尤其是野菜或水草)的采集行為。該詞常見于古代詩文,如宋代蘇轼《過雲龍山人張天骥》中“饑寒天隨子,杞菊自撷芼”一句,即描述以采摘野菜充饑的生活場景。
撷(xié)
芼(mào)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文獻,蘇轼詩句是典型用例。其構詞方式為同義複合詞(撷+芼),兩字均含“采”意,疊加後語義強化。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多出現在古典文學研究或引用古詩文的場景。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采摘”“采撷”等現代詞彙替代。
撷芼(xié xi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采摘谷物的稈和穗。它常用來形容豐收的年景和喜悅的時刻。
撷字由手邊部(扌)和芼部組成,手邊部表示與手有關的動作,芼部表示麥稈。撷芼總共有13畫。
撷芼這個字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鶴鳴》一篇中。在繁體字中,撷芼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撷芼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變化。但是最早的記載已經很難找到了。
近年來,農民們的辛勤勞動使得撷芼豐美,豐收的景象讓人心生喜悅。
撷芼的常見組詞有:撷取(采摘)、芼機(割谷草的機械)。
撷芼的近義詞包括:摘取、采摘。
撷芼的反義詞包括:荒蕪、凋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