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接要的意思、接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接要的解釋

猶會要,輯要。《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異同雜語》:“博覽羣書,特好兵法,抄集諸家兵法,名曰‘接要’。”《隋書·經籍志三》著錄有 三國 魏 曹操 《兵法接要》三卷,《新唐書·藝文志三》著錄有 孫武 《兵法接要》七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接要”是一個相對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現代漢語詞典中較少收錄其獨立詞條。其含義需結合古籍用例進行考釋,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意思:

  1. 扼要、抓住關鍵

    • 核心含義: 指說話或行事能夠把握要點、切中要害,不枝蔓。
    • 古籍佐證: 此義項最直接的證據來源于《列子·說符》。其中記載孔子評價一位善于相馬者九方臯時說:“若臯之相馬,乃有貴乎馬者也。” 意思是九方臯相馬,抓住了比馬的外在形貌更重要的本質。緊接着提到:“馬至,果天下之馬也。” 後世學者在注解或引用此段時,常用“接要”來形容九方臯這種把握精髓、直指核心的相馬方法。例如,在闡釋九方臯“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的特點時,會用到“接要”一詞,意指他能夠撇開次要細節,直接抓住最關鍵的特征(如馬的内在神韻、潛力)。
    • 來源參考: 此釋義主要基于對《列子·說符》篇中九方臯相馬典故的解讀及曆代注疏家的闡釋。可參考權威古籍整理本或大型語文辭書(如《漢語大詞典》)的相關條目(因《漢語大詞典》有電子版及網絡查詢途徑,但具體鍊接需用戶自行在可靠平台如漢典國學大師 等檢索确認)。
  2. “接”通“捷”,意為“便捷”、“簡捷”

    • 音義關系: 在古漢語中,“接”與“捷”有時因音近(同屬精母葉部/緝部)而可通假。
    • 引申含義: 當“接”讀作或通假為“捷”時,“接要”可理解為方法便捷、要領簡明扼要。這層意思與第一層“扼要”密切相關,強調的是一種直截了當、不繞彎子、高效抓住核心的方式或狀态。
    • 來源參考: 此義項基于古漢語通假字研究和古文獻用例分析。可參考王力《古代漢語》通論部分或專門研究古漢語通假字的著作(如高亨《古字通假會典》),但需注意具體古籍中“接要”作此解的明确用例相對較少,更多是學者根據通假規則和上下文進行的合理推斷。

“接要”是一個古語詞,其核心意義在于把握關鍵、切中要害、直指核心。它常用于形容一種舍棄細枝末節,直接抓住事物本質或最緊要部分的思維方式、表達方式或行為方式。其來源主要與《列子·說符》中九方臯相馬的典故及其闡釋相關。同時,通過通假關系(接→捷),也隱含了方法便捷、要領簡明的意思。

重要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接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需結合曆史文獻和具體用法分析:

一、基本解釋

  1. 輯錄要點
    指對内容進行整理、歸納,摘取核心部分。例如《三國志》注引提到曹操“抄集諸家兵法,名曰‘接要’”,此處指将兵法精華彙編成書。

  2. 曆史文獻中的用法
    該詞曾用于書名,如《隋書·經籍志》記載曹操著有《兵法接要》三卷,《新唐書》提及孫武的《兵法接要》七卷,均指兵法的精要輯錄。

二、字義分解

三、注意事項

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将其解釋為“接受他人意見”的成語,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建議以曆史典籍中的“輯要”含義為準。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三國志》《隋書》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哀感天地愛河抱拳北窗高卧表姐妹補過飾非城洫大刀會倒垂蓮登春台調猱地公底墒迩年惡終奮筆直書蓋然判斷港澳攻盜酣讴豪賢後腦勺黃心儉汰驕暴角度角仙節族進丁扣算棂床留香隆平芒锷門詞猛打偏絶披紅荓蜂僻野破白切屑赇賄酋渠三十十善豎褐鼠屎汙羹殊俗碎折裙邃世頭直上團龍唾腺文墨香葇香油閑僻先憂後樂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