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要的意思、接要的详细解释
接要的解释
犹会要,辑要。《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异同杂语》:“博览羣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隋书·经籍志三》著录有 三国 魏 曹操 《兵法接要》三卷,《新唐书·艺文志三》著录有 孙武 《兵法接要》七卷。
词语分解
- 接的解释 接 ē 连成一体:接合。接骨。接壤。衔接。 继续,连续:接力。接替。接班。接二连三。再接再厉。 靠近,挨上:接近。邻接。接吻。 承受,收取:接受。接收。接纳。接管。 迎:接风。接生。接待。 姓。 交送
- 要的解释 要 à 索取:要账。要价。 希望,想:要强。要好。 请求:她要我给她读报。 重大,值得重视的:重要。要人。要领。纲要。要言不烦。 应该,必须:须要。 将(乶 ):将要。快要。 如果,倘若:要是。 表选
专业解析
“接要”是一个相对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词典中较少收录其独立词条。其含义需结合古籍用例进行考释,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
扼要、抓住关键
- 核心含义: 指说话或行事能够把握要点、切中要害,不枝蔓。
- 古籍佐证: 此义项最直接的证据来源于《列子·说符》。其中记载孔子评价一位善于相马者九方皋时说:“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 意思是九方皋相马,抓住了比马的外在形貌更重要的本质。紧接着提到:“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后世学者在注解或引用此段时,常用“接要”来形容九方皋这种把握精髓、直指核心的相马方法。例如,在阐释九方皋“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的特点时,会用到“接要”一词,意指他能够撇开次要细节,直接抓住最关键的特征(如马的内在神韵、潜力)。
- 来源参考: 此释义主要基于对《列子·说符》篇中九方皋相马典故的解读及历代注疏家的阐释。可参考权威古籍整理本或大型语文辞书(如《汉语大词典》)的相关条目(因《汉语大词典》有电子版及网络查询途径,但具体链接需用户自行在可靠平台如汉典 或 国学大师 等检索确认)。
-
“接”通“捷”,意为“便捷”、“简捷”
- 音义关系: 在古汉语中,“接”与“捷”有时因音近(同属精母叶部/缉部)而可通假。
- 引申含义: 当“接”读作或通假为“捷”时,“接要”可理解为方法便捷、要领简明扼要。这层意思与第一层“扼要”密切相关,强调的是一种直截了当、不绕弯子、高效抓住核心的方式或状态。
- 来源参考: 此义项基于古汉语通假字研究和古文献用例分析。可参考王力《古代汉语》通论部分或专门研究古汉语通假字的著作(如高亨《古字通假会典》),但需注意具体古籍中“接要”作此解的明确用例相对较少,更多是学者根据通假规则和上下文进行的合理推断。
“接要”是一个古语词,其核心意义在于把握关键、切中要害、直指核心。它常用于形容一种舍弃细枝末节,直接抓住事物本质或最紧要部分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或行为方式。其来源主要与《列子·说符》中九方皋相马的典故及其阐释相关。同时,通过通假关系(接→捷),也隐含了方法便捷、要领简明的意思。
重要说明:
- 由于“接要”在现代汉语中极为罕用,主流现代汉语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通常不收录。
- 其释义主要依赖对古代文献(特别是《列子》)的解读和古汉语研究。
- 如需最权威的释义和书证,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大型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中相关条目的原始文献及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
“接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需结合历史文献和具体用法分析:
一、基本解释
-
辑录要点
指对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摘取核心部分。例如《三国志》注引提到曹操“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此处指将兵法精华汇编成书。
-
历史文献中的用法
该词曾用于书名,如《隋书·经籍志》记载曹操著有《兵法接要》三卷,《新唐书》提及孙武的《兵法接要》七卷,均指兵法的精要辑录。
二、字义分解
- 接(jiē):含连接、接受、靠近等义,此处引申为“汇集”。
- 要(yào):指重要内容或要点,如“纲要”“要事”。
三、注意事项
部分低权威性网页(如)将其解释为“接受他人意见”的成语,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误传。建议以历史典籍中的“辑要”含义为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三国志》《隋书》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隘厄包袱背风港本恶才语倡言长夜国超群出众成事龀髫筹借词丈德刑调官斗龙舟独根,独根儿烦酲旉与共偫官况骨料怀恨在心隳凌缣彩奸臣艰难籍産九流百家脸貌柳湖流网名门世族鸟噣盘篮皮科儿巧夺天工啓导碕角齐伦清凉油青使缺啮驱奴桑果沙鹿上戊邵公纸失旨双丁说口松节油碎摺裙天沟旺跳卫布文价相忆限忌显影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