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鳥名。 清 陳尚古 《簪雲樓雜說·倒垂蓮》:“ 閩 中有鳥名倒垂蓮,形似鷦鷯,其羽毛殊類孔雀,恬粹可愛,因睡必倒掛,故名。”
(2).花名。即卷丹。 滇 南稱為倒垂蓮。 清 吳其濬 《植物名實圖考·蔬·卷丹》:“卷丹,葉大如柳葉,四向攢枝而上,其颠開紅黃花,斑點星星,四垂向下,花心有檀色長蕊,枝葉間生黑子,根如百合…… 滇 南謂之倒垂蓮。”
“倒垂蓮”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不同領域或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指卷丹(學名:Lilium lancifolium),屬于百合科百合屬植物。其特點是花瓣向外翻卷,花朵向下低垂,形似倒挂的蓮花,因此得名“倒垂蓮”。滇南地區常用此稱呼,且因其鱗莖可食用,在中國主要作為食用百合栽培。
清代文獻記載,“倒垂蓮”是一種栖息于福建地區的鳥,形似鹪鹩(體小尾短),羽毛色彩類似孔雀。因其睡眠時習慣倒挂,故稱“倒垂蓮”。
指一種古譜定式,屬于場合下法。具體指白棋小飛挂角時,黑棋在二路尖沖的棋形。這種下法注重外勢與厚薄,需注意後續攻防變化。
宋代詩詞中常以“倒垂蓮”為意象,如晁端禮《金盞倒垂蓮》中的“痛飲狂歌,金盞倒垂蓮”,此處可能借花喻情,或形容酒器造型。
以上内容綜合了植物學、鳥類學、圍棋術語及文學領域的解釋,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詞義。
倒垂蓮是一個成語,意思指代人的生活無所事事,追求享樂,不思進取,形容庸庸碌碌的生活态度。
倒垂蓮的部首拆分為:亻(人)、木(木頭),總計2個部首。
倒垂蓮的總筆畫數為12畫。
《倒垂蓮》這個成語來源于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鹳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就是指向着人們追求更高境界的生活。後來慢慢被引申為形容那些懶散的人們。
倒垂蓮
倒:卩丂個
垂:土丶厶卩十幺
蓮:艹,見曆史文獻的“蓮”偏旁形體。
他整天無所事事,過着倒垂蓮的生活。
倒垂不悔、倒垂不羁、倒垂之态、倒垂泉簾
遊手好閑、自甘堕落
奮發向上、積極進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