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戒心的意思、戒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戒心的解釋

[vigilance] 警惕戒備之心

存有戒心

詳細解釋

戒備、警惕之心。《孟子·公孫丑下》:“當在 薛 也,予有戒心。” 趙岐 注:“戒,有戒備不虞之心也。時有惡人欲害 孟子 , 孟子 戒備。” 唐 元結 《元谟》:“吾其頌昌人之道,為戒心之寶。”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馬僧》:“二君有戒心,勿北行,可南去。” 吳組缃 《山洪》二四:“這種自發的戒心,在一般居民幾乎是出于本能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戒心”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è xīn,通常指對潛在危險或不良意圖保持警惕的心理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人在面對外界時産生的戒備、警惕之心,強調對可能存在的風險或他人不良動機的防範。例如:“出國旅遊時需存有戒心,以防意外。”

  2. 詞源與出處

    • 最早見于《孟子·公孫丑下》:“當在薛也,予有戒心。”趙岐注:“戒,有戒備不虞之心也。”
    • 《管子·君臣下》提到:“戒心形于内,則容貌動于外矣。”說明内在的警惕會反映在外在行為上。
  3. 延伸意義與影響

    • 優點:幫助自我保護,減少被傷害的可能性。
    • 缺點:過度戒心可能導緻人際疏離,影響正常交往。
  4. 英文對應詞
    譯為“vigilance”或“wariness”,強調警覺狀态。

  5. 應用示例

    • 古籍用例:唐代元結《元谟》中“為戒心之寶”。
    • 現代例句:“他對陌生人的熱情始終抱有戒心”。

總結來看,“戒心”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需在保護自我與開放交往間尋求平衡。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戒心

戒心是一個漢字詞,由“戈”和“心”兩個部首組成。戈是古代的一種兵器,象征戰鬥和警惕;心則代表内心和思想。這個詞形容人們持續保持警惕和警覺的心态,不容易輕信他人,隨時準備面對危險和困難。

戒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戒懼”,保留了“懼”字的原始意義,加強了對恐懼和危險的警惕。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戒心的“心”字曾采用其他旁邊。例如,古代有一種寫法是将“心”旁邊加上“舌”的構造,表示人們在心中時刻含舌,不輕易暴露自己的内心想法。

以下是關于戒心的例句:

1. 他對陌生人總是保持戒心。

2. 在這個陌生的環境中,她感到戒心倍增。

3. 戒心使他在面對危險時能做出明智的決策。

與戒心相關的組詞有:

1. 戒備心态:表示持續警惕和戒備的心态。

2. 戒懼:與戒心在寫法上相似,形容留心和恐懼。

近義詞包括警惕、謹慎、小心等,都表示人們對周圍環境保持警覺和謹慎。

反義詞可以是輕信、大意、放松等,表示相反的心态,即對周圍環境不那麼警惕和謹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