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遞殺的意思、遞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遞殺的解釋

猶遞減,遞降。《明史·兵志二》:“ 大寧 七萬七百餘, 中都 、 山東 遞殺, 河南 最少,僅一萬四千有奇。”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三》:“故宗藩之庶,遞殺至於庶人,極矣。”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三:“ 江 左酒人,推 顧俠君 嗣立 第一,居 秀野園 結社,家有酒器三,大者容三十觔,其兩遞殺,凡入社者,各先盡三器,然後入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遞殺(dì shā)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層級遞減含義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讀音與結構 該詞由"遞"(傳遞、順次)與"殺"(削減、減弱)構成聯合式結構,聲調組合為去聲(第四聲)與陰平(第一聲),整體發音短促有力,符合漢語雙音節詞的韻律特征。

二、核心詞義 《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依次遞減",特指古代等級制度中按照身份地位逐級降低的規制。例如《禮記·王制》鄭玄注提及的"公侯伯子男,禮數遞而殺",即指爵位禮制隨等級下降而削減。

三、詞義演變

  1. 本義延伸:自周代禮制延伸至數學領域,表示數值按固定比率衰減,《九章算術》中已有"衰分遞殺"的運算記載。
  2. 現代轉義:當代語言學研究中,該詞被借用于描述語言強度或情感表達的梯度弱化現象。

四、實際用例 《宋史·輿服志》記載官員車駕規格"三品以上駕三馬,四品駕二馬,五品以下遞殺",直觀展現古代官員待遇的等級遞減制度。現代建築學著作中亦可見"地基承載力隨深度遞殺"的專業表述。

網絡擴展解釋

“遞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具體用法與文獻示例

  1. 曆史文獻中的使用

    • 《明史·兵志二》記載:“大寧七萬七百餘,中都、山東遞殺,河南最少,僅一萬四千有奇。”
      (此處描述兵力數量從大甯到河南依次遞減的現象。)
    • 清代阮葵生《茶馀客話》提到酒器容量“遞殺”:“大者容三十觔,其兩遞殺。”
      (指酒器容量逐級減少。)
  2. 應用場景

    • 多用于描述等級、數量、規模等方面的逐步降低,如古代宗室封爵的遞減規則(“宗藩之庶,遞殺至于庶人”)。

近義詞與相關概念


“遞殺”是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詞彙,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論述中,強調事物按順序逐步減少的規律。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具體語境,可參考《明史》或清代筆記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阿鼻鬼阿意順旨白描逼不得已不賞之功菜蔬昌本撤蔀吹拍椿皮叢雀淵魚大估摸道侶打入冷宮邸觀都中粉白墨黑佛子幹家迒陌耗磨日見慣不驚角标激忿禁固經學矜侉疾駛開亮昆崘丘來胤籠官門戶人門啓蓂莢牟取瓶沉簪折丕休樵隱七開八得清薄寝饍歧塗屈缭人面三品院上瑞沈颠颠識二五而不知十首沖衰陋餹纏頹波望望巍巾痿疲限斷纖繳仙京閑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