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拒的意思、辭拒的詳細解釋
辭拒的解釋
辭讓拒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改 延康 為 黃初 ,大赦” 裴松之 注引 漢 劉艾 《獻帝傳》:“天命不可以辭拒,神器不可以久曠,羣臣不可以無主,萬機不可以無統。”
詞語分解
- 辭的解釋 辭 (辭) í 告别:告辭。辭訣。辭行。辭世。辭别。 不接受,請求離去:辭職。辭呈。 躲避,推托:不辭辛苦。辭讓。辭謝。推辭。 解雇:辭退。 同“詞”。 優美的語言:辭藻。修辭。 講話;告訴:“請辭于
- 拒的解釋 拒 ù 抵擋,抵抗:拒守。拒敵。抗拒。 不接受:拒絕。拒谏(拒絕勸谏)。來者不拒。 古同“矩”,方陣。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辭拒”是一個文言色彩較重的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辭讓拒絕,指通過禮貌或正式的方式表達不接受的态度。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 辭拒(cí jù)由“辭”和“拒”組成,其中“辭”表示推辭、委婉表達,“拒”指拒絕。整體強調在拒絕時帶有禮節性或正式的推讓過程。
2.出處與引證
- 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文帝紀》的注引文獻:“天命不可以辭拒,神器不可以久曠。”此處指對天命的推辭與拒絕,帶有鄭重其事的意味。
3.使用場景
- 正式場合:如古代帝王禅讓、官員請辭等,需通過辭讓表達謙遜後再拒絕。
- 日常生活:現代也可用于委婉拒絕他人的請求或饋贈,如“他辭拒了對方的厚禮”。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推辭、謝絕、婉拒(強調禮貌性拒絕)。
- 反義詞:接受、接納、應允。
5.示例用法
- 古籍例句:“羣臣不可以無主,萬機不可以無統”(出自《獻帝傳》),體現對國家大事不可隨意推辭的态度。
- 現代造句:“面對高薪職位,他因理想不符而再三辭拒。”
“辭拒”多用于需要兼顧禮節與堅定立場的語境,既避免直接拒絕的生硬,又明确傳達态度。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用法或典故,可參考《三國志》相關注釋或詞典中的引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辭拒一詞的意思:
辭拒是指拒絕或推辭某種要求或建議。它常用來表示拒絕參加活動、拒絕提供幫助或拒絕接受一項工作或責任。在各種語境中,辭拒都代表着拒絕或推辭的行為。
辭拒的部首和筆畫:
辭拒的部首是辛,它屬于漢字辭書和字典中漢字的分類方式。辛字部意味着辭拒是以“辛”這個字的部首作為分類的一部分。辭拒共有12個筆畫,展示了它的書寫形式和結構。
辭拒的來源:
辭拒是由“辭”和“拒”兩個漢字組成。辭的意思是推辭、拒絕,拒的意思是拒絕、不接受。辭拒的意思是用這兩個字的合并來表示拒絕某種請求或提議的行為。
辭拒的繁體字:
辭拒的繁體字形式是「辭拒」。在繁體字中,辭的字形稍有差異,拒的字形也有細微調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辭拒的寫法與現代相比可能略有不同。然而,辭拒的基本意思仍然保持不變。
辭拒的例句:
1. 她無法參加派對,因此辭拒了邀請。
2. 我們需要你的幫助,希望你能考慮一下,不要辭拒。
辭拒的組詞:
有一些與辭拒有關的組詞,如辭職、拒絕、推卻等等。這些詞語也都表達了拒絕與推辭的意思。
辭拒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辭拒的近義詞可能包括拒絕、推辭、謝絕等詞,意思都是拒絕或推辭請求或建議。辭拒的反義詞則可能是接受、同意、答應等詞,意思是接受或同意請求或建議。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