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束手束腳 ”。
“束手縛腳”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shù shǒu fù jiǎo,其核心含義是形容因顧慮過多或膽子小,導緻行動受限、無法放開手腳做事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字面指“捆住手腳”,比喻做事時過分謹慎、瞻前顧後,不敢大膽行動。常用于批評因思想束縛或外界限制而無法發揮能力的情況。
結構分析
由“束”(捆綁)、“手”、“縛”(捆綁)、“腳”四字組成,通過重複強調“被束縛”的意象,強化了行動受限的語義。
在台灣,由于政府幹預銀行,金融服務業長期束手縛腳。
“束手縛腳”通過生動的肢體束縛比喻,刻畫了心理或現實中的行動困境。其用法靈活,既可描述個人性格缺陷,也可批判體制弊端,適用于文學、日常對話及議論文中。
《束手縛腳》是一個成語,意指被人或某種情況限制行動自由,無法自由行動、做事、發展等。這個詞形象地描述了被束縛住手和腳的狀态,類比于被限制的行動能力。
成語《束手縛腳》的三個字分别由“纟”、“手”、“足”三個部首組成。它們的筆畫數分别為3、4、7。
《束手縛腳》這個成語最早來源于《荀子·勸學篇》:“論之賤易者,其世罔極也,反埙之弦,是人也。足曰壅,手曰胝,壅之于蜃,是人之動息也。”繁體字為「束手縛腳」。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束手縛腳》在古代的寫法為「束手縛腳」。
1. 他因為缺乏教育和經驗,被束手縛腳地限制在了小鎮上。
2. 這個法律限制了企業發展,使他們感到束手縛腳。
1. 綁手綁腳:與“束手縛腳”意義相近,表示被限制或束縛。
2. 無拘無束:與“束手縛腳”意義相反,表示沒有限制、自由自在。
3. 受限:意為受到限制、受到束縛。
綜上所述,《束手縛腳》是指被人或某種情況限制行動自由的意思,其部首分别為“纟”、“手”、“足”,繁體字為「束手縛腳」。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它的寫法為「束手縛腳」。例如,我們可以使用它在句子中表達被限制行動自由的情況,同時也可以使用相關詞語如“綁手綁腳”和“無拘無束”來強調或對比這種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