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號發令的意思、施號發令的詳細解釋
施號發令的解釋
發布號令。《北齊書·楊愔傳》:“每天子臨軒,公卿拜授,施號發令,宣揚詔冊, 愔 辭氣溫辯,神儀秀發,百僚觀聽,莫不悚動。”
詞語分解
- 施的解釋 施 ī 實行:施工。施政。設施。施展。施教(刼 )。施為(唅 )。施威。實施。措施(辦法)。發號施令。 用上,加工:施肥。施粉。 給予:施禮。施診。施恩。 姓。 筆畫數:; 部首:方; 筆順編號:
- 發令的解釋 發布命令;發出號令。《禮記·月令》:“﹝季夏之月﹞毋舉大事以搖養氣;毋發令而待,以妨 神農 之事也。”《國語·晉語五》:“ 趙宣子 請師於 靈公 以伐 宋 ……公許之。乃發令于太廟。” 清 李漁 《
網絡擴展解釋
“施號發令”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用法說明:
一、基本釋義
- 發音:shī hào fā lìng
- 結構:聯合式成語,含中性色彩,多用于書面場景。
- 含義:指發布命令或指示,通常描述領導者或上級對下屬的指揮行為。例如《北齊書·楊愔傳》中記載:“施號發令,宣揚诏冊。”
二、出處與典故
- 曆史來源:出自唐代李百藥所撰《北齊書》,記載楊愔在朝廷發布命令的場景:“愔辭氣溫辯,神儀秀發,百僚觀聽,莫不悚動。”
- 現代用例:老舍在《駱駝祥子》中曾用此詞描述場景:“他似乎聽不見那施號發令的鑼聲。”
三、相關辨析
-
近義詞:發號施令(fā hào shī lìng)
- 區别:兩者含義相近,但“發號施令”更常見,出自《尚書》和《淮南子》,強調發布命令的權威性。
- 例句:毛澤東曾提及“反對隻依靠少數人發號施令”。
-
反義詞:線抽傀儡(形容被動服從)
四、使用建議
- 適用場景:適合描述正式場合的指揮行為,如軍隊、政府或企業管理。
- 注意:現代語境中更常用“發號施令”,而“施號發令”屬于較為冷僻的古代用法。
如需進一步對比其他成語,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施號發令
施號發令這個詞是指進行指揮和發號施令的意思。下面将會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施號發令的拆分部首為斤、口、發,共有14畫。
來源和繁體
施號發令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軍事中的號令傳達方式。當軍隊需要行動或執行特定任務時,指揮官會發出特定的號令,讓士兵們了解下一步應該做什麼。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彙逐漸延伸到其他領域,表示通過特定的方式傳達指令。
在繁體字中,施號發令的寫法為施號發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可能會與現代稍有不同。施號發令在古時候的寫法為施號發令。
例句
1. 作為隊長,你需要施號發令給隊員們。
2. 指揮官施號發令,軍隊立刻開始行動。
組詞
施令、發號施令、號令傳達
近義詞
發布命令、下達指令、傳達指示
反義詞
聽令、順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