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宿諾的意思、宿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宿諾的解釋

(1).謂未及時兌現的諾言。《論語·顔淵》:“ 子路 無宿諾。” 朱熹 集注:“宿,留也,猶宿留之宿。急於踐言不留其諾也。” 唐 陳子昂 《堂弟孜墓志銘》:“始通《詩》《禮》,略觀史傳,即懷軌物之摽,希曠代之業。故言不宿諾,行不苟從。” 唐 高適 《東平留贈狄司馬》詩:“古人無宿諾,茲道以為難。萬裡赴知己,一言誠可歎。”

(2).預先的許諾,諾言。《舊唐書·李密傳》:“至於匹夫蕞爾,宿諾不虧,既在乘輿,二三其德。” 清 趙翼 《廬山紀遊》詩:“ 五老 鬚眉更奇古,昴精所化頎而長。見我裹糧踐宿諾,似為拱揖相低昂。” 茅盾 《幻滅》十四:“三個人交換了意見之後,事情就這樣決定下來: 強 仍舊實踐他的從軍的宿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宿諾是漢語中具有書面語色彩的複合詞,由“宿”和“諾”兩個語素構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宿諾”指“過去許下的諾言”,強調承諾的長期性和未兌現性。

字義分解與結構分析

  1. 宿(sù):本義為“夜晚住宿”,引申為“舊有的”“過去的”,如“宿願”“宿疾”。
  2. 諾(nuò):指“答應、應允”,如“諾言”“承諾”。

    兩字組合為并列結構,共同指向“過去作出的約定或保證”。

權威解釋與用法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進一步說明,“宿諾”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例如:“他始終未忘當年的宿諾,最終兌現了諾言。”其語義隱含“時間跨度”和“責任延續性”,與“空頭支票”等臨時性承諾形成對比。

語法與語境

例句參考古典文學:“宿諾既已許,豈敢負平生?”(仿《紅樓夢》句式)。

以上解釋綜合了權威詞典定義與語言學分析,適用于漢語研究、寫作指導等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宿諾”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結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1.未及時兌現的諾言

2.預先的許諾或諾言

區别與聯繫

例句參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論語》原文或朱熹集注。

别人正在浏覽...

阿母柏昭榜志抱伏抱腰綠暴怨彼岸币泉裁許殘章斷簡成造辰居春灌大諱搭腳手架盜蹤登馂點映電子偵察飜譯肥溜溜阜基覆塞扶危持颠荷潤結幕節飲金字招牌舊司積因蠲痾饋獻嘹呖缦田面人兒迷離徜恍難乎為繼拿印把兒判命跑灘蒲弋籤助熱盤上蟻子宂泛儒域三頭六臂沙參神經元師德世襲受到司盟絲牽竦淅蘇合陶遂晩快邊相踶綫香嘯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