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強盜;劫賊。《南史·趙伯符傳》:“﹝ 伯符 ﹞為政苛暴,吏人畏懼如與虎狼居,而劫盜遠迸,無敢入境。” 清 褚人穫 《堅瓠馀集·瓦蔔》:“蓋此人乃劫盜,事露将逃匿,故隱姓來蔔。” 章炳麟 《************解》:“遠猷辰告而不能治一水門,長駕遠馭而不能捕一劫盜。”
(2).指從事搶劫活動。《百喻經·劫盜分財喻》:“昔有羣賊共行劫盜,多取財物,即共分之。”《宋書·黃回傳》:“ 回 拳捷果勁,勇力兼人,在 江 西與諸 楚 子相結,屢為劫盜。”
“劫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例如描述古代治安問題時,可寫“地方官吏若嚴懲劫盜,則民生安定”。現代漢語中更常用“搶劫”“強盜”等詞彙替代。
如需進一步探究近義詞(如“盜劫”)或法律史背景,可參考《史記》《金史》等文獻。
《劫盜》是一個名詞,指的是以暴力、欺騙等手段搶劫、掠奪財物的人。劫盜行為常常涉及搶劫、搶劫、盜竊等犯罪行為。
《劫盜》的拆分部首是“力”和“示”,其中的“力”表示動作,而“示”表示示衆警示的意思。
《劫盜》的筆畫分别為9畫(劫)和11畫(盜)。
《劫盜》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中。在古代的民間故事和曆史記載中,經常會提到劫盜這個詞彙,用來描述那些貪婪、兇惡的人進行暴力搶劫和掠奪行為。
在繁體字中,劫盜分别寫作「劫」和「盜」。
古代漢字中的《劫》字寫作「截」,表示搶奪、掠奪,象征着意志力量。而《盜》字寫作「盜」,表示非法獲得他人財物,具有負面的含義。
1. 這個城市犯罪頻發,經常有劫盜事件發生。
2. 他以劫盜為生,是個十分危險的罪犯。
劫匪、劫掠、盜竊、搶劫、搶奪、擄掠。
盜賊、賊人、歹徒、強盜、匪徒。
守法、正直、誠實、善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