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借如的意思、借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借如的解释

(1).假设连词。假如,如果。 汉 王符 《潜夫论·梦列》:“借如使梦吉事而己意大喜乐,发於心精,则真吉矣。” 唐 元稹 《遣病》诗:“万龄龟菌等,一死天地平。以此方我病,我病何足惊。借如今日死,亦足了一生。”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二:“﹝ 王禀 ﹞曰:‘……借如汝等辈流中有言降者,当如何?’羣卒举刀曰:‘愿以此戮之!’”

(2).即如,例如。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爰及近代,史臣所书,求其乖失,亦往往而有。借如 阳瓚 效节边城,捐躯死敌,当 有宋 之代,抑 刘 卜 之徒歟?而 沉氏 竟不别加标榜,唯寄编於《索虏》篇内。” 宋 苏洵 《几策·审势》:“虽然,政之弱非若势弱之难治也。借如弱 周 之势,必变易其诸侯而后彊可能也,天下之诸侯未易变易,此又非一日之故也。若夫弱政则用威而已矣,可以朝改而夕定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王起 知举,将入贡院,请 德裕 所欲。 德裕 曰:‘安问所欲?借如 卢肇 、 丁稜 、 姚頡 ,不可在去流内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借如”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连词,主要用于古典文献及书面语体,其核心语义为“假设”“如果”。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借如”属于假设连词,用于引出某种假设性条件或前提,与“假使”“假如”构成同义关系。例如唐代白居易《赠友五首》中“借如今日死,亦足了一生”即表示对假设情境的推演。

从构词法分析,“借”在此处为假借义,引申为“凭借某种条件”,“如”则为假设性关联词,二者结合强化了假设语气。《古汉语虚词词典》指出,该词在宋元以后逐渐被“假如”“假若”等替代,现代汉语中仅见于仿古语境或特定方言。北京大学语言学研究中心对《全唐诗》的统计显示,“借如”在唐代诗文中的使用频率约为0.03‰,印证了其作为非主流连词的属性。

与近义词相比,“借如”在语用层面更强调“借助某种前提展开论述”的意味。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特别说明:“借如之借,犹假也,谓托事以为言端”,揭示了其在逻辑推理中的起承作用。现代权威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虽未单独收录该词,但在“借”字条目下仍保留“借如”作为历史用法的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借如”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两种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用法略有差异:

一、作为假设连词

意为“假如”“如果”,用于提出假设条件。例如:

  1. 汉王符《潜夫论·梦列》中提到:“借如使梦吉事而己意大喜乐,发於心精,则真吉矣。”
  2. 唐代元稹《遣病》诗云:“借如今日死,亦足了一生。”
  3. 宋代王明清《挥麈三录》记载:“借如汝等辈流中有言降者,当如何?”

二、表示举例说明

意为“即如”“例如”,用于引出具体事例。例如:

  1. 唐代刘知几《史通·品藻》中写道:“借如阳瓒效节边城,捐躯死敌,当有宋之代,抑刘卜之徒欤?”
  2. 宋代苏洵在《几策·审势》中分析:“借如弱周之势,必变易其诸侯而后强可能也。”

补充说明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仿古语境。其结构由“借”(假借、假设)和“如”(如同)复合而成,体现了古汉语词汇的凝练性。如需进一步了解“借”的构词规律,可参考《说文解字》对“借”的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泉避世墙东笔语曹丘生常算赤光摴博春饼达敬奠边府发地负摈覆露隔笔简攻瑕索垢官常谽谺荒诞无稽黄父鬼甲克俭居剑鸣剪刈郏室激伶井里制久要可人快果夸妍斗艳鲲化老悴廪缣留名楼船军鸾龙落拓履籍率剌剌绿女红男没誊那磨勘目次木椌牵肠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情报检索青肷耆年会穹环球幕电影阙观人伙软设备如狼似虎土训外朗完罅无渐汙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