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體的關節和脈絡。喻學說的源流。 明 唐順之 《雜編序》:“夫六藝之節脈碎細,皆儒者之所宜究其説而折衷之。”
“節脈”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人體的關節和脈絡,屬于生理結構的描述。例如,《雜編序》中提到“六藝之節脈碎細”,此處用人體結構比喻學術體系的細節關聯。
引申為學說或理論的源流與體系結構,強調思想體系的脈絡關聯。明代唐順之在《雜編序》中以此形容儒家六藝(禮、樂、射、禦、書、數)的複雜關聯,需通過研究其“節脈”才能把握核心。宋代李綱的詩句“紛披屈折節脈勻”則用此詞描繪竹枝的紋理與結構,體現自然與學理的相通性。
節脈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節”和“脈”。
按照漢字的部首來拆分,可以看到“節”的部首是“艹”,表示植物的事物,而“脈”的部首是“⺼”,表示肉類的事物。根據筆畫數來拆分,可以找到“節”的筆畫數是5,而“脈”的筆畫數是9。
節脈的意思是指人的精力和活力的節制。節脈一詞最早見于《禮記·中庸》:“夫佛心之節脈有以緊酉,有以視酉。佛心者,陳效之以雅量而次書也。” 含義是指内心的約束和操縱,使行為合乎規範。
節脈的繁體寫法是「節脈」。
古代漢字寫法多有變化,因此節脈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寫法也有所不同,如“節”的古代寫法可以是「結」,而“脈”的古代寫法可以是「脈」。
1. 需要注意節脈的調控,以保持身心健康。
2. 他勤于鍛煉身體,保持着旺盛的節脈。
3. 在繁忙的工作中,我們應該學會合理安排時間,以保持自己的節脈。
節日、節約、節約用水、節儉、脈搏、脈絡。
約束、控制、調控。
放縱、松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