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和的意思、節和的詳細解釋
節和的解釋
節令和順。 晉 陶潛 《桃花源》詩:“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詞語分解
- 節的解釋 節 (節) é 竹子或草木莖分枝長葉的部分:竹節。節外生枝。 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連接的部分:關節。兩節車廂。 段落,事項:節節(一段一段地,逐步)。節目。 中國曆法把一年分為二十四段,每段開始的名稱
- 和的解釋 和 é 相安,諧調:和美。和睦。和諧。和聲。和合(.和諧;.古代神話中象征夫妻相愛的兩個神)。和衷共濟。 平靜:溫和。祥和。和平。和氣。和悅。和煦。惠風和暢。 平息争端:講和。和約。和議。和親。 數學
網絡擴展解釋
“節和”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節令和順,即節氣時令和諧順暢,通常用來描述自然氣候與季節變化的協調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節令和順:指四季更替、節氣轉換符合自然規律,氣候溫和適宜,無極端異常現象。例如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中提到“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通過草木的繁茂與凋零,反映節令的和諧與風力的變化。
二、詞語構成
- “節”:本義為竹節,引申為節氣、時節(如“二十四節氣”),也指法度、節制。
- “和”:意為和諧、調和,強調事物間的平衡狀态。
三、用法與語境
- 文學描述:多用于古詩文或傳統語境中,強調自然與時間的和諧。例如:“草榮識節和”通過植物生長狀态映射節令的適宜。
- 現代延伸: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在特定場景(如文化讨論或曆史研究)中可能被提及。
四、相關詞彙
- 近義詞:時和、氣順。
- 反義詞:節亂、時乖(指節令異常或時序錯亂)。
如需進一步了解“節”的詳細釋義(如節氣、禮節等),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節和
《節和》一詞的意思是和諧、和睦。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節》意為遵守規定或條例,保持秩序,而《和》則表示相互協調、融洽無間的狀态。
《節和》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節”字的部首是“艹”(草),它由5畫組成;“和”字的部首是“口”,它由8畫組成。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尚書·周書·大禹谟》:“心和于宇内,休生于有外,……以孝順祖先,以和順百姓。”意思是說,隻有心胸和諧、安定,才能治理好國家、保護人民。
在繁體字中,《節和》的寫法是「節和」,部分字的形狀略有不同,但意義保持一緻。
古時候,《節和》這個詞的漢字寫法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周易》中,用的是「節」和「和」的古代字形。同時,也有一些古籍使用了不同的字,如《史記·太史公自序》中的「節和」,使用了「絜」和「臯」,意義仍然相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節和》的例句:
- 兄弟之間要經常保持節和的關系,互相支持,共同努力。
- 在家庭中,重要的是保持家人之間的節和,共同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環境。
- 作為一名領導者,他始終堅持節和的原則,使團隊保持高效運作。
與《節和》相關的組詞包括:和諧、和睦、和合、和平等。
近義詞有:協調、融洽、和諧,它們都指的是人與人之間關系融洽、相互合作。
反義詞有:紛争、不和,它們表示人與人之間存在沖突、矛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