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着美好的姿态。 南朝 陳後主 《玉樹後庭花》詩:“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态笑相迎。” 宋 王庭珪 《二月二日出郊》詩:“天忽作晴山捲幔,雲猶含态石披衣。”
“含态”是一個古典文學中使用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含态”意為“帶着美好的姿态”,常用來描述人或事物自然流露的優美狀态。其中:
南朝陳後主《玉樹後庭花》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态笑相迎”
描繪女子含情帶笑、姿态婀娜的場景。
宋代王庭珪《二月二日出郊》
“天忽作晴山捲幔,雲猶含态石披衣”
以拟人手法形容雲彩缭繞山石的生動姿态。
若需進一步分析具體詩句中的用法,可提供文本片段深入探讨。
《含态》是一個以“含”為音的成語,意為包容、容忍他人的言行神态。表示寬容待人,不計較對方的态度和行為。
《含态》的拆分部首為“口”和“心”,其中“口”為其部首,指示該字與口有關;而“心”為該字的聲旁,表示該字在心理上有所涵含的含義。
根據筆畫數來看,《含态》共有7畫。
《含态》一詞可以追溯到《莊子·内篇·讓王》:“君子所坐,微涉順時風,則其輿動而折傷者未之有也。輿之四體雖不過寸,而反以笃持之。今舍此而即着,此亦無輕也。”這句話意味着以柔克剛,含态度待人,能夠實現心與形的和諧統一。
《含态》的繁體寫法為「含態」。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常常會有變動。按照古代寫法,《含态》的字形為「含態」,其中“態”與現代寫法一樣,而“含”字則在形狀上有所差異。
1. 他對待别人總是充滿了含态,從不計較小事。
2. 在我們國家,我們應該以包容和含态的心态對待外來遊客。
包含、内含、含義、代表、涵養、容忍
寬容、接納、忍讓、容納
刁鑽、挑剔、吹毛求疵、不容、易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