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間的路程。 唐 皇甫曾 《烏程水樓留别》詩:“山程隨遠水, 楚 思在青楓。”
(2).指行路于山中。 宋 陸遊 《梅市暮歸》詩:“山程策小蹇,水泛搖短楫。” 清 納蘭性德 《菩薩蠻》詞:“山程兼水宿,漏點清鉦續。”
山程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意境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山間的路程或行程,常隱含有跋涉艱難、路途遙遠的意味。以下從詞典釋義、用法演變及文學意象三個角度分析:
本義
指翻越山嶺的旅途或山中的道路。
《漢語大詞典》 明确标注:“山程:山間的路程。”該詞由“山”(山地)與“程”(路程、裡程)複合而成,強調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帶來的行進困難。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二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102頁;網絡版見漢語大詞典)
引申義
在文學語境中擴展為艱辛的旅程或人生長途的象征,如“人生山程”喻指曆經坎坷的生命曆程。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釋例:“山程水驿,形容長途跋涉的辛苦。”
(來源: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絡版,教育部國語辭典)
山程在詩詞中多渲染孤寂、險阻與羁旅情懷,常見于唐宋作品: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山程”雖未直用,但“征塵”“劍門”暗合跋涉山路的意象。
(來源:錢仲聯《劍南詩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秋晚黃蘆斷岸,江南野水連天。日色微明魚網,山程盡處驢船。”
直接以“山程”點出畫卷中山路的終點,烘托蒼茫遠景。
釋為:“山中的道路。引申指艱難的行旅。”例證引清代黃景仁詩:“山程水驿夜沖寒”。
(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2014年,第1356頁)
強調其雙關性:“既指具體山路,亦喻人生困頓之途。”
(來源:中華書局《現代漢語大詞典》,2002年,第1721頁)
“山程”一詞凝練了自然險阻與人文情懷的雙重内涵,從地理路徑升華為文化符號。其權威釋義可溯至《漢語大詞典》等經典辭書,文學意蘊則深植于陸遊、範成大等名家筆下的羁旅書寫,兼具語言準确性及美學價值。
“山程”是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次的解釋和用法:
字面解釋
引申含義
山間的路程
出自唐代皇甫曾《烏程水樓留别》:“山程隨遠水,楚思在青楓。”,描述旅途與山水交融的意境。
行路于山中
如宋代陸遊《梅市暮歸》中的“山程策小蹇”,以及清代納蘭性德詞中“山程兼水宿”,均指在山中跋涉的場景。
“山程”兼具具象與抽象意義,既指實際的山間旅途,也用于隱喻人生曆程。其文學色彩濃厚,常見于古典詩詞,現代用法多偏重比喻。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可參考《漢語詞典》或古典詩詞集。
巴基斯坦抱産波斯棗不該朝徹成敗論人晨興赤綠崇崇出腳催發粗質怠戲丹麾大義雕鴨洞覩伏辯圪垛歌響酣春宏敞畫旨渾水摸魚混濁禍從天上來火燙角頭屆時潔脩酒窩倦目爛事寮列裡端六道留事夢谶濛漪平陳批逆龍鱗乞歸禽獸不如窮家富路容恕榮歇桑根線聖火甚為失疇水站損敗貼軍戶往日舞曲詳暢香亮鹹壤哮咷吸華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