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鮮的意思、白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鮮的解釋

多年生草本。有濃烈香氣。根肉質,淡黃白色,羽狀複葉,總狀花序頂生,花大,白色或淡紫色。根皮入藥,稱白鮮皮。性寒、味苦,主治濕疹、疥癬、風濕熱痹等症。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白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白鮮(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是漢語詞典中收錄的一個植物名詞,特指芸香科白鮮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皮可入藥。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解釋該詞條:


一、基本釋義

  1. 植物本體

    白鮮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約1米,全株具強烈香氣。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卵形至長橢圓形,邊緣有細鋸齒。夏季開白色或淡紫色花,總狀花序頂生,花瓣5枚,具紫色脈紋。蒴果密被腺毛及柔毛,成熟時裂開彈出黑色種子。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43卷,科學出版社,2004年。

  2. 藥用部位與特征

    傳統以根皮入藥,稱“白鮮皮”。根皮呈卷筒狀或雙卷筒狀,外表面灰白色至灰黃色,内表面淡黃色,質脆易折斷,斷面乳白色。氣特異似羊膻味,味微苦。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


二、詞源與曆史記載


三、傳統與現代應用

  1. 藥用價值

    白鮮皮性寒、味苦,歸脾、胃、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祛風解毒之效。主治濕熱瘡毒、濕疹疥癬、風濕痹痛及黃疸尿赤。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含白鮮堿、黃柏酮等成分,具抗菌、抗炎及免疫調節作用。

    來源:《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2. 文化象征

    古代文獻中,白鮮因香氣濃烈被賦予“辟穢”寓意。《周禮》記載:“凡王之饋食……薦白鮮”,可見其用于祭祀禮儀。

    來源:《周禮·天官冢宰》(戰國至漢代)。


四、相關辨析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 李時珍. 《本草綱目》. 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金陵胡承龍刻本.
  3.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第43卷. 科學出版社, 2004.
  4.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

網絡擴展解釋

“白鮮”是一個多義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植物學定義

  1. 基本特征
    白鮮(學名:Dictamnus dasycarpus)是芸香科白鮮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特征包括:

    • 形态:株高可達1米,根肉質、淡黃白色,莖基部木質化;
    • 葉片:羽狀複葉,葉緣有細鋸齒;
    • 花果:總狀花序頂生,花瓣白色或淡紫色帶深色脈紋,5月開花,8-9月結果。
  2. 藥用價值
    其根皮入藥稱“白鮮皮”,性寒、味苦,具有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主治濕疹、疥癬、風濕熱痹等症。明代《本草綱目》已有相關記載。

二、漢語詞彙的比喻義

在漢語中,“白鮮”可引申為形容純潔無瑕的狀态,如形容人品或物品的完美無垢。但此用法較罕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其他說明

如需更詳細的植物分類或藥理研究,可參考《中國植物志》或中醫藥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敗陣八面圓通鼈爪賓餞日月斃傷倉儲城壖黜昏啟聖催妝詩村虔定錢厄狹風捲殘雲負從格心狗魚瓜分鼎峙過頭杖駭噩涵造謊報溷廁火主見臨計數器幾頭酒煉格禮房六服流形鸬鳥船螺髻盧瞳馬鞅門殚戶盡貔環平典品節千遍萬遍淺愚嗛志清江使七十二賢崷直入贽山公閃縮笙詩莘莘學子水官送卷頭停筆兔奚外治望火馬維禦穩如泰山文檄洗兒錢析律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