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戒定慧的意思、戒定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戒定慧的解釋

佛教語。指“三無漏法”,即防非止惡、息慮靜緣、破惑證真。《壇經·般若品》:“變三毒為戒定慧。”《五燈會元·章敬暉禅師法嗣·薦福弘辯禅師》:“帝曰:‘雲何名戒?’對曰:‘防非止惡謂之戒。’帝曰:‘雲何為定?’對曰:‘六根涉境,心不隨緣名定。’帝曰:‘雲何為慧?’對曰:‘心境俱空,照覽無惑名慧。’” 宋 蘇轼 《贈虔州術士謝晉臣》詩:“死後人傳戒定慧,生時宿直鬥牛箕。” 範文瀾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佛教修行方法,不外戒定慧三種。戒如捉賊(煩惱),定如縛賊,慧如殺賊。因此學佛首先要守戒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戒定慧是佛教核心修行體系“三無漏學”的總稱,指通過持戒、禅定、智慧三種相輔相成的實踐方法,達到解脫煩惱、覺悟真理的境界。以下從漢語詞典及佛學典籍角度分述其含義:

一、戒(Śīla)

釋義:

“戒”指行為規範與道德自律,即通過受持戒律(如五戒、十善等)約束身、口、意三業,斷除惡行,培養善習。其核心是“止惡行善”,為修定慧奠定基礎。

典籍依據:

《佛學大辭典》釋“戒”為“防非止惡”,即防止過失、遏制惡念惡行。《瑜伽師地論》強調“由戒住故,心便住定”,說明戒律是禅定的根基。


二、定(Samādhi)

釋義:

“定”指心念專注、不受外境幹擾的穩定狀态。通過止觀禅修等方法,令散亂心緒歸于平靜,達到“心一境性”,為生起智慧提供條件。

典籍依據: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釋“定”為“心住一境而不散亂”。《六祖壇經》雲:“外離相為禅,内不亂為定”,強調脫離外相執着、内心澄澈。


三、慧(Prajñā)

釋義:

“慧”指通達諸法實相的智慧,即洞察“緣起性空”的真理,破除無明執着。此智慧非世俗知識,而是通過戒定修行後實證的覺悟。

典籍依據:

《佛光大辭典》釋“慧”為“簡擇事理、斷除疑念之精神作用”。《大智度論》稱“般若(慧)為導,戒定乃具”,說明智慧是戒定實踐的終極導向。


三者的關系

戒、定、慧構成遞進關聯的修行次第:

  1. 由戒生定:持戒清淨,減少妄念,心自然安定;
  2. 由定發慧:心定則能觀照實相,生起般若智慧;
  3. 慧攝戒定:智慧通達後,戒與定亦升華至無漏境界。

    如《楞嚴經》所言:“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三者不可分割。

權威參考來源:

  1.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2. 彌勒菩薩《瑜伽師地論》
  3.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4. 慧能《六祖壇經》
  5. 星雲大師監修《佛光大辭典》
  6. 龍樹菩薩《大智度論》
  7. 《大佛頂首楞嚴經》

網絡擴展解釋

“戒定慧”是佛教修行的核心體系,合稱“三無漏學”,三者相互關聯、層層遞進。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戒(Sīla)

定義:戒是道德規範與行為準則,旨在約束身、口、意的過失。


二、定(Samādhi)

定義:定是内心的專注與平靜,通過禅修止息煩惱。


三、慧(Prajñā)

定義:智慧是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超越世俗認知。


四、三者的關系

  1. 次第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三者循序漸進。
  2. 統一性:持戒是基礎,禅定是橋梁,智慧是終極目标。六祖慧能強調“戒定慧”實為一體,即“自淨其意”的完整修行過程。

“戒定慧”不僅是佛教修行的核心方法,更是一種生命提升的智慧體系:戒約束行為以淨化身心,定培養專注以平息妄念,慧洞悉真相以超越痛苦。正如《壇經》所言:“變三毒為戒定慧”,三者共同轉化貪嗔癡,導向覺悟與解脫。

别人正在浏覽...

百谪豹房不遷貳不脫才華橫溢陳告成千成萬绌乏除陌錢春芳存慰大司務電石疊宿冬隙蜚蛭封凍諷喻耿命公有挂號信寒天混瀁匠營堅勁攪挍結尾磕頭禮拜空發口劄羸骀龍鳳菜滿目梅魚民富國強溟渤木柺拍平抛躲袍花憑依曝書黔驢技盡萋蒿頃聽人間第一黃容奸三舍人詩擅朝石染識職雙杠私人財産宿緣讨嫌天竹同訓透井尉他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