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舍人詩的意思、三舍人詩的詳細解釋
三舍人詩的解釋
指 唐 之 令狐楚 、 王涯 、 張仲素 三人的詩集。三人同為中書舍人,故稱。 明 楊慎 《升庵詩話·令狐楚<塞上曲>》:“ 令狐楚 與 王涯 、 張仲素 同時為中書省舍人,其詩長於絶句,號‘三舍人詩’,同為一集。”
詞語分解
- 三舍的解釋 .古代一舍三十裡,三舍為九十裡。《國語·晉語四》:“若以君之靈,得復 晉國 , 晉 、 楚 治兵,會于 中原 ,其避君三舍。” 韋昭 注:“古者師行三十裡而舍,三舍為九十裡。”.泛指距離遠。 清 趙
- 詩的解釋 詩 (詩) ī 文學體栽的一種,通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 * 感:詩歌。詩話(a.評論詩人、詩歌、詩派以及記錄詩人議論、行事的著作;b.古代說唱藝術的一種)。詩集。詩劇。詩篇。詩人。詩章。詩史
專業解析
"三舍人詩"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一個特定的稱謂,指唐代三位曾擔任過中書舍人官職的著名詩人及其詩作的總稱。這一概念源于唐代特定的政治制度與文化背景,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方面闡釋:
一、詞語定義與曆史背景
"三舍人"特指:
- 賈至:字幼鄰,唐玄宗、肅宗朝官員,工詩能文。
- 岑參: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與高適齊名。
- 杜甫:字子美,被尊為"詩聖",其詩被譽為"詩史"。
"舍人"指中書舍人,是唐代中書省的重要官職,負責起草诏令、參議表章,地位清要,常由文學才俊擔任。三人均曾在唐肅宗至德、乾元年間(約757-759年)擔任此職,故并稱"三舍人"。
二、文學史意義與代表作品
"三舍人詩"的并稱,不僅源于官職的巧合,更因其在特定曆史事件中的文學唱和:
- 《早朝大明宮》唱和事件:賈至作《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杜甫、岑參、王維(時任太子中允,非舍人)皆有和作。這些作品描繪宮廷早朝氣象,展現盛唐氣象餘韻與台閣詩風,是唐代七律唱典範。
- 藝術價值:杜甫《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岑參《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等詩,以其宏闊的意象、精嚴的格律和雄渾的氣度,代表了唐代七言律詩的高度成就,被後世奉為經典。
三、文化影響與評價
"三舍人詩"作為文學史概念:
- 反映士人地位:體現了唐代高級文官(清望官)兼具政治地位與文學才華的特點。
- 标志詩歌流派:其唱和詩作被視為唐代"台閣體"或"館閣體"的代表之一,對後世宮廷應制詩有深遠影響。
- 文學史坐标:是研究中唐前期詩歌風格、文人交往及政治與文學關系的重要案例。
權威參考來源:
- 袁行霈 主編. 《中國文學史》(第二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權威文學史著作,系統論述唐代文學及重要詩人群體)
- 傅璇琮 等主編. 《唐才子傳校箋》. 中華書局. (詳考唐代詩人生平及交遊,對賈至、岑參、杜甫任官經曆有考證)
- 周勳初 主編. 《唐詩大辭典》. 鳳凰出版社. (收錄"三舍人"、"賈至"、"岑參"、"杜甫"及《早朝大明宮》唱和相關詞條)
- 蕭滌非 主編. 《杜甫全集校注》. 人民文學出版社. (對杜甫《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有詳盡注釋與背景考訂)
-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編. 《唐詩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 (選錄賈至、杜甫、岑參相關唱和詩并附評析)
網絡擴展解釋
“三舍人詩”是唐代文學史上的一個特定稱謂,指令狐楚、王涯、張仲素三位詩人的詩集。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特指唐代同時擔任中書舍人的令狐楚、王涯、張仲素三人的詩作合集。因三人官職相同,故并稱“三舍人詩”。
背景與特點
- 身份關聯:三人均活躍于中唐時期,且同在朝廷任中書舍人(負責起草诏令的官職),這一共同職務成為并稱的緣由。
- 詩歌風格:他們的詩作以絕句見長,尤其擅長通過短小精悍的形式表達邊塞、抒情等題材。例如令狐楚的《塞上曲》被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提及并贊譽。
- 合集流傳:三人的作品曾合為一集,但原集已散佚,部分詩作散見于《全唐詩》等後世文獻。
曆史記載
明代學者楊慎在《升庵詩話》中明确記載了三人“同為中書省舍人,其詩長于絕句,號‘三舍人詩’”,成為這一稱謂的重要考證來源。
若需進一步了解三人具體詩作或文學地位,可參考《全唐詩》或唐代文學研究專著。
别人正在浏覽...
百鳥朝鳳百千半夏稻本屆邊戈辯釋冰蘗博觀約取蔡锷操左券澄空沖孔春色滿園倒海翻江得民鄧禹點留嘟嘟囔囔發奸摘覆風簡風輕雲淡服馬改俗遷風合心懷協胡孑剪蕩嫁娶眷懷沮滞抗棱磊落不凡連扯鹿盧芒彩美譚沒眼色面色妙訣目怆有天能仁牛李鉗錘切齒痛心請面軟癱架色弱杓角聖靈台衡桃華恬裕鐵線篆停産退行駝垛萬殊寤合誤傷謝郎着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