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戒定慧的意思、戒定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戒定慧的解释

佛教语。指“三无漏法”,即防非止恶、息虑静缘、破惑证真。《坛经·般若品》:“变三毒为戒定慧。”《五灯会元·章敬暉禅师法嗣·荐福弘辩禅师》:“帝曰:‘云何名戒?’对曰:‘防非止恶谓之戒。’帝曰:‘云何为定?’对曰:‘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帝曰:‘云何为慧?’对曰:‘心境俱空,照览无惑名慧。’” 宋 苏轼 《赠虔州术士谢晋臣》诗:“死后人传戒定慧,生时宿直斗牛箕。”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佛教修行方法,不外戒定慧三种。戒如捉贼(烦恼),定如缚贼,慧如杀贼。因此学佛首先要守戒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戒定慧是佛教核心修行体系“三无漏学”的总称,指通过持戒、禅定、智慧三种相辅相成的实践方法,达到解脱烦恼、觉悟真理的境界。以下从汉语词典及佛学典籍角度分述其含义:

一、戒(Śīla)

释义:

“戒”指行为规范与道德自律,即通过受持戒律(如五戒、十善等)约束身、口、意三业,断除恶行,培养善习。其核心是“止恶行善”,为修定慧奠定基础。

典籍依据:

《佛学大辞典》释“戒”为“防非止恶”,即防止过失、遏制恶念恶行。《瑜伽师地论》强调“由戒住故,心便住定”,说明戒律是禅定的根基。


二、定(Samādhi)

释义:

“定”指心念专注、不受外境干扰的稳定状态。通过止观禅修等方法,令散乱心绪归于平静,达到“心一境性”,为生起智慧提供条件。

典籍依据: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释“定”为“心住一境而不散乱”。《六祖坛经》云:“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强调脱离外相执着、内心澄澈。


三、慧(Prajñā)

释义:

“慧”指通达诸法实相的智慧,即洞察“缘起性空”的真理,破除无明执着。此智慧非世俗知识,而是通过戒定修行后实证的觉悟。

典籍依据:

《佛光大辞典》释“慧”为“简择事理、断除疑念之精神作用”。《大智度论》称“般若(慧)为导,戒定乃具”,说明智慧是戒定实践的终极导向。


三者的关系

戒、定、慧构成递进关联的修行次第:

  1. 由戒生定:持戒清净,减少妄念,心自然安定;
  2. 由定发慧:心定则能观照实相,生起般若智慧;
  3. 慧摄戒定:智慧通达后,戒与定亦升华至无漏境界。

    如《楞严经》所言:“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三者不可分割。

权威参考来源:

  1.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2. 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
  3.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4. 慧能《六祖坛经》
  5. 星云大师监修《佛光大辞典》
  6.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
  7. 《大佛顶首楞严经》

网络扩展解释

“戒定慧”是佛教修行的核心体系,合称“三无漏学”,三者相互关联、层层递进。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戒(Sīla)

定义:戒是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旨在约束身、口、意的过失。


二、定(Samādhi)

定义:定是内心的专注与平静,通过禅修止息烦恼。


三、慧(Prajñā)

定义:智慧是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超越世俗认知。


四、三者的关系

  1. 次第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三者循序渐进。
  2. 统一性:持戒是基础,禅定是桥梁,智慧是终极目标。六祖慧能强调“戒定慧”实为一体,即“自净其意”的完整修行过程。

“戒定慧”不仅是佛教修行的核心方法,更是一种生命提升的智慧体系:戒约束行为以净化身心,定培养专注以平息妄念,慧洞悉真相以超越痛苦。正如《坛经》所言:“变三毒为戒定慧”,三者共同转化贪嗔痴,导向觉悟与解脱。

别人正在浏览...

暗目擦减残霞常语撑犁孤涂斥呵抽课祠厘慈悯寸言敌鬭斗篷翻翻風檢寒片函犀黑氯土宏拔黄金镊黄团黄序鯶子荟蘙回注昏盲颊带矫励静处京运酒钟均差扛活口水窥瞻溜边卢旺达履长闾糜瞀忧马蒁能术弄春排定疲匮骑鹤更扬州歧阻三论宗晌午大错生手生脚慎容时色收劾淑贤私法铜兜土芥窝玉吴中四士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