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定財産繼承關系的法律規範的總和。各國立法不盡相同,主要内容可概括為:繼承開始的時間,繼承開始的地點,法定繼承,遺囑繼承,繼承權的接受、放棄與剝奪等有關規定。
繼承法是調整公民死亡後遺産歸屬關系的法律規範,其核心在于保護公民私有財産的繼承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繼承編(原《繼承法》已廢止),主要内容如下:
繼承法通過規定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兩種方式,明确遺産分配規則。前者適用于被繼承人未立遺囑的情況,後者則尊重被繼承人的個人意願。
法定繼承
遺囑繼承
允許自然人通過遺囑将財産指定給法定繼承人中的一人或多人,或贈與非繼承人(即遺贈)。
原《繼承法》自1985年實施,2021年《民法典》生效後相關内容整合至繼承編,新增如遺囑信托等規定。
如需具體案例分析或司法解釋細節,可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繼承編的司法解釋。
繼承法是指用于确定財産或權益在死亡或胎教的情況下如何轉移的法律規定。它主要涉及遺産分配和繼承人的權利和義務等相關事項。
《繼承法》這個詞可以從“纟”和“法”兩個部首來拆分。其中,“纟”為左邊的部首,表示與線、纖維相關的意思;“法”為右邊的部首,表示與法律相關的意思。
《繼承法》的筆畫數為8畫,其中“纟”部為3畫,“法”部為5畫。
《繼承法》這個詞來源于漢語中的口語概念,用于指代關于繼承的法律法規。
《繼承法》這個詞的繁體寫法為「繼承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對于《繼承法》這個詞,古代人有時會将其寫作「繼承之法」,表示繼承的方法或制度。
1. 按照繼承法的規定,他将繼承父親的全部財産。
2. 遺囑是繼承法中一種重要的方式,用于規定財産的繼承和分配。
1. 繼承人:指被确定為繼承某人財産或權益的個人。
2. 繼承權:指繼承人依法享有的對遺産的權益。
3. 繼承順序:指按照繼承法規定确定繼承人的次序。
1. 遺囑法:指通過遺囑規定財産繼承和繼承人權利義務的法律。
2. 遺産法:指涉及遺産繼承确認、繼承人權益和分配等方面的法律規定。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繼承法》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