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激薄停澆的意思、激薄停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激薄停澆的解釋

謂遏制澆薄的社會風氣。《梁書·明山賓傳》:“﹝ 山賓 ﹞既售受錢,乃謂買主曰:‘此牛經患漏蹄,治差已久,恐後脫發,無容不相語。’買主遽追取錢。處士 阮孝緒 聞之,歎曰:‘此言足使還淳反樸,激薄停澆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激薄停澆”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ī bó tíng jiāo,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形容通過振作人心來挽回不良的社會風氣,尤其指遏制澆薄(浮薄、不淳厚)的風氣。出自《梁書·明山賓傳》中的典故:南朝官員明山賓賣牛時主動告知買主牛的舊疾,其誠實行為被稱贊為“此言足使還淳反樸,激薄停澆矣”。

2.語法與用法

3.典故背景

成語源自明山賓賣牛的故事:他因家貧賣牛,交易後主動告知買主牛曾患蹄疾,買主因此要求退款。時人阮孝緒評價此事,認為其誠實行為能“還淳反樸”,成為扭轉社會風氣的典範。

4.近義詞與延伸

5.現代意義

強調通過個人品德或榜樣力量改善社會風氣,適用于倡導誠信、弘揚傳統美德的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或例句,可參考《梁書·明山賓傳》原文或權威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激薄停澆

激薄停澆(jī bó tíng jiāo)是一個漢語詞語,由四個漢字組成。下面将分别介紹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意思

激薄停澆是指對某種行為或事物進行批評、鞭撻,以期讓其改正錯誤、改進表現。

拆分部首和筆畫

激(火字旁,筆畫9)、薄(艹字頭,筆畫16)、停(人字旁,筆畫11)、澆(水字旁,筆畫11)。

來源

《激薄停澆》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楊慎的《歸田錄》一書中,用以形容對詩文進行批評的行為。

繁體字

激薄停澆(jiī bó tíng jiāo)。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對于這個詞的寫法有些不同。例如,停的古代寫法為“徍”,澆的古代寫法為“湫”。

例句

他的文章質量一直不盡人意,需要人們激薄停澆才能進步。

組詞

激勵、薄弱、停步、澆滅。

近義詞

批評、責備、指責。

反義詞

表揚、贊賞、鼓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