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帝師的意思、帝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帝師的解釋

(1).帝王的老師。《史記·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 良 足矣。”《漢書·朱雲傳》:“至 成帝 時,丞相故 安昌侯 張禹 以帝師位特進,甚尊重。” 唐 李鹹用 《題陳處士山居》詩:“樵童牧豎勞相問,巖穴從來出帝師。” 宋 範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五世食 韓 ,并為正卿,厥生帝師,首造大 漢 。”

(2). 元 僧官名。 元 制,皇帝即位初,例從梵僧受佛戒,故曆朝皆尊一僧為帝師。帝師兼領宣政院,管理全國佛教和藏族地區政教事務。《元史·世祖紀一》:“以梵僧 八合思八 為帝師,授以玉印,統釋教。”參閱《元史·釋老傳·八思巴》

(3).古星名。《晉書·天文志上》:“五諸侯五星,在東井北……一曰帝師,二曰帝友,三曰三公,四曰博士,五曰太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帝師”一詞在中國古代有多個層面的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核心含義

  1. 帝王的老師
    指專門教導皇帝或皇子治國理政、學識修養的人,通常由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大臣或學者擔任。例如:

    • 傳說中黃帝的帝師是廣成子。
    • 明朝開國謀臣劉基(劉伯溫)因功被賜稱“帝師”。
    • 清朝順治帝的老師是範文程,康熙帝的老師是陳廷敬。
  2. 古星名
    古代天文學中,“帝師”是星宿名稱之一,見于《晉書·天文志》,與“五諸侯”星群相關。

  3. 國家宗教領袖
    元代設立的僧官職位,由藏傳佛教高僧擔任,兼管全國佛教和藏族地區政教事務。例如:

    • 元世祖忽必烈尊八思巴為帝師,授玉印統管釋教。

二、延伸與比喻義


三、曆史制度與案例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帝師是一個漢字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帝師的部首是糸,一共有11個筆畫。 來源:帝師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其中,“帝”字指的是君主,而“師”字指的是教導、指導。帝師的意思是專門教導君主的老師或導師。這個詞通常指的是古代中國的國子監(帝師學院)的教授。 繁體字:帝師的繁體字是 “帝師”。 古時候漢字寫法:帝師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沒有太大的變化,基本上和現在的寫法相同。 例句:王室之中,帝師一直被尊奉為至高無上的教育權威。 組詞:帝師沒有常見的組詞形式。 近義詞:導師、教職、教官。 反義詞:學生、門徒、追隨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