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王室飼蠶的宮館。《禮記·祭義》:“古者天子諸侯必有公桑蠶室。” 孔穎達 疏:“公桑蠶室者,謂官家之桑,於處而築養蠶之室。”《東觀漢記·明德馬皇後傳》:“太後置蠶室織室于 濯龍 中,數往來觀視以為娛樂。”《晉書·禮志上》:“ 漢 儀,皇後親桑東郊苑中,蠶室祭蠶神。”參見“ 蠶宮 ”、“ 蠶館 ”。
(2).古代執行宮刑及受宮刑者所居之獄室。《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李陵 既生降,隤其家聲,而僕又佴之蠶室,重為天下觀笑。” 張銑 注:“蠶室, 漢 行割刑之室,使其避風養瘡者。”《漢書·張安世傳》:“初, 安世 兄 賀 幸於 衞太子 ,太子敗,賓客皆誅, 安世 為 賀 上書,得下蠶室。” 顔師古 注:“謂腐刑也。凡養蠶者,欲其溫而早成,故為密室蓄火以置之。而新腐刑亦有中風之患,須入密室乃得以全,因呼為蠶室耳。” 明 楊珽 《龍膏記·脫難》:“險些兒遭刑來犯法,就便是對獄吏的 條侯 ,下蠶室的 司馬 。” 清 宋琬 《诏獄行》:“古來萬事難問天,蠶室誰憐 漢 司馬 。”
(3).即蠶繭。 明 張鼎思 《琅琊代醉編·蠶室》:“然蠶以繭自衣,亦謂之室。《易林》曰:‘饑蠶作室’是也。”參見“ 蠶繭 ”。
(4). 春秋 魯 邑名。在今 山東省 平邑縣 。《左傳·哀公八年》:“ 吳 師克 東陽 而進,舍於 五梧 ,明日舍於 蠶室 。” 杜預 注:“三邑, 魯 地。” 楊伯峻 注:“﹝ 蠶室 ﹞今 平邑縣 境内。”
(5).叢辰名。《協紀辨方書·義例·蠶室》引《堪輿經》:“蠶室者,歲之兇神也,主絲繭綿帛之事,犯之,蠶絲不收。”
“蠶室”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以下是綜合權威資料後的詳細解釋:
養蠶的專用建築
指用于飼養蠶類的場所,需具備保溫、通風、濕度控制等功能。中國蠶室分為三類:
宮刑的代稱
古代執行宮刑及關押受刑者的獄室。因受刑後需避風防感染,其環境類似養蠶的密閉溫室,故稱“蠶室”。例如司馬遷因替李陵辯解被處宮刑,“下蠶室”即指此獄。
比喻勤奮狀态
成語“蠶室”引申為專注工作的狀态,源自蠶吐絲結繭的意象。
曆史與典籍中的其他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養蠶技術或曆史案例(如司馬遷),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農業專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