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聲詞。常形容鼓聲、鐘聲、鑼聲和其他金屬器聲。 隋 虞世基 《講武賦》:“曳虹旗之正正,振夔鼓之鏜鏜。” 明 何景明 《淮水送張馳》詩:“ 淮 水湯湯,伐鼓鏜鏜。” 魯迅 《呐喊·阿Q正傳》:“那是 趙太爺 的兒子進了秀才的時候,鑼聲镗镗的報到村裡來。” 巴金 《家》三二:“屋裡的挂鐘響了,镗镗的聲音接連地響了九下。” 劉半農 《揚鞭集·<拟兒歌--鐵匠镗镗>》:“鉄匠镗镗,朝打鋤頭,夜打刀槍。”
“镗镗”是一個象聲詞,主要用于形容金屬撞擊或樂器敲擊發出的洪亮聲音。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讀音差異或具體文學出處,可參考上述來源。
“镗镗”是一個動詞,表示金屬材料在進行加工時發出的聲音。它通常用來形容機械設備或工具在加工過程中發出的振動或沖擊聲。
“镗镗”的拆分部首是金,并且它由11個筆畫組成。
“镗镗”一詞的來源比較晚,大約在20世紀初開始出現。它是由仿聲詞“镗”的重複形成的。目前并沒有對應的繁體形式。
由于“镗镗”是一個比較新的詞彙,所以在古代并沒有特定的寫法。但是在古時候,可以通過使用類似的意義的漢字組合來表達類似的含義,比如“金屬撞擊”的寫法。
1. 工廠裡的機器轟轟作響,不時傳來陣陣镗镗聲。
2. 在車間裡,他們用镗床将金屬件進行修整。
組詞:镗銑(指用镗床和銑床進行金屬加工)、镗床(一種機床,用于加工金屬材料)、镗頭(用于镗削的刀具)。
近義詞:響亮、轟鳴、嗡嗡。
反義詞:寂靜、靜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