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诘谯的意思、诘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诘谯的解釋

诘問、責備。《舊唐書·嚴挺之傳》:“ 元紘 詰譙 挺之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诘谯”是由“诘”與“谯”兩個語素構成的複合動詞,其核心語義為嚴厲追問與責備,屬于古漢語書面用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根據《漢語大詞典》和《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其釋義可分三層次解析:

  1. 詞義構成

    • “诘”指追問、責問,如《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中“诘朝請見”,表次日清晨的追問;
    • “谯”通“诮”,意為責備,如《史記·樊郦滕灌列傳》中“谯讓”即譴責義。二者結合後語義疊加,強調通過連續質問表達強烈批評。
  2. 語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上位者對下級的訓斥或對重大過失的追責。例如《漢書·藝文志》記載“诘谯其過”指系統追究錯誤,帶有司法審查意味。

  3. 近義辨析

    與現代常用詞“斥責”相比,“诘谯”更突出邏輯性追問過程,如《清代公文制度》提及官員文書常用此詞表達“通過質證實施問責”的流程。當代方言中偶見其變體“诮谯”,語義趨近但構詞邏輯不同。

網絡擴展解釋

“诘谯”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é qiáo,其核心含義為嚴厲質問與責備,常用于描述對錯誤行為的嚴肅追究。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用法與語境

  1. 嚴肅追責: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文獻中,體現對問題的嚴格态度。
    例句:
    《舊唐書·嚴挺之傳》載:“元紘诘谯挺之。”(指元紘對嚴挺之進行嚴厲問責。)

  2. 成語屬性:部分資料将其歸類為成語,突出“通過質問實現追責”的行為邏輯。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舊唐書》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阿段阿留申群島阿月渾子報稱撥冗不二味簿尉彩币層樓頂視圖蹲裆煩怨法水奉身謌歡國際郭隗宮黑蛟兼祧奸賊交納久經考驗獧薄決志跨立累俘踜蹭遼緬碌碌緑毛龜馬道美箭面無慚色偶作牌風捧場蘋葲破口笸籮乞留惡濫神魂飛越審決十八界侍祠官試市屬耳目水會稅輸黍累松蔭隨封掏摝條絨提線摳桅杆蝸書午梵烏拉想屬賢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