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枷示的意思、枷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枷示的解釋

帶枷示衆。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台省·台省之玷》:“禦史 王學敏 ,受巡檢 陳永證 賄,囑郎中 崔鏞 薦陞知縣。事覺,上命杖一百,枷示三月。”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堂規式》:“敢有指官強買,短少價值者,除追償外,重責枷示革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枷示是中國古代刑罰制度中具有代表性的公開懲戒方式,其核心含義為“以枷鎖束縛犯人并公開示衆”。該詞由“枷”與“示”二字構成:“枷”指木質刑具,《說文解字》釋作“械也,從木加聲”,形制為兩片木闆相合,中設圓孔固定犯人頸項;“示”則取《周禮》“示衆”之意,強調刑罰的公示性。

從法律實踐角度,枷示包含三個層面功能(據《中國法制史》記載:

  1. 肉體懲戒:刑具重量可達15-25斤,長期佩戴導緻肢體損傷
  2. 身份标識:刻寫罪狀的木牌懸挂于枷上,形成社會性羞辱
  3. 秩序維護:多在市集、城門等公共場所實施,達到“禁暴止奸”效果

明代《問刑條例》詳細規定枷示適用于竊盜、鬥毆等罪,清代《刑案彙覽》記載該刑最高持續兩個月。值得注意的是,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大清現行刑律》正式廢除枷號刑,标志着這種延續千年的示衆制度退出法典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枷示”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刑罰形式,主要用于公開懲戒犯人并警示他人。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枷示”指讓犯人佩戴枷鎖在公共場所示衆的行為。其中:


2. 曆史背景與實施方式


3. 與相關詞彙的關聯


4. 社會意義與文化隱喻

“枷示”不僅是一種肉體懲罰,更通過公開性強化了封建法律的威懾力。其背後的邏輯是“以儆效尤”,即通過示衆讓民衆畏懼法律權威,進而維護社會秩序。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曆史文獻,可參考《野獲編》《福惠全書》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表叔不瓤塵氣怠肆鳳頭鞋風訊分夜格律詩關内裹帶孤人骨髓黃酒皇神昏醉冀北舅兄季禺決科機要誇示蓮邦憐忪連枉令辭流芳千古六命溜煙龍舸賣技碼碯明堂正道莫或摸棱南朝遷奪乾紅僑胞慊苦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寝齋熱地上螞蟻散大撒噴升舉時弊實火失脫署紙尾歎服婉商委分危羸威制穩獲溫禺賢勇硝瘠小爺斜挑缬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