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摸棱的意思、摸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摸棱的解釋

亦作“ 摸棱 ”。謂處事态度依違,不明确表示可否。《舊唐書·蘇味道傳》:“嘗謂人曰:‘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摸稜以持兩端可矣。’”世因稱 蘇 為“蘇摸稜”或“摸稜宰相”。摸,用同“ 模 ”,今謂“模稜兩可”,本此。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三:“改官6*匪難,當别有驟進用,徑入侍從行綴矣。然反覆不常,惟畏慎作摸棱态過當,卒緻身輔相。”


見“ 摸稜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摸棱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摸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态度、觀點或立場不明确、不鮮明,含糊其辭,模棱兩可。它形容人在表達意見或處理事情時,故意不給出清晰、确定的說法或做法,以避免承擔責任或表明立場。

以下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核心釋義:

    • 含糊其辭,态度不明朗: 這是“摸棱”最核心的含義。它描述一種說話或表态的方式,即不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不給出清晰的判斷或選擇,讓人難以捉摸其真實意圖或立場。
    • 模棱兩可: “摸棱”常與“兩可”連用,構成成語“摸棱兩可”(也作“模棱兩可”),進一步強調在兩種或多種可能性之間搖擺不定,不給出明确答案的狀态。
  2. 詞源與構成:

    • “摸棱”一詞源于古代。“棱”指物體的邊角或棱角。“摸棱”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觸摸棱角”,引申為在事物的邊緣、界限處徘徊,不深入核心,不明确表态,取其含糊、不确定的比喻義。
    • 唐代宰相蘇味道以處事圓滑、模棱兩可著稱,曾言“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贻咎譴,但摸棱以持兩端可矣。”後世便以“摸棱”或“模棱”形容這種态度。
  3. 使用場景與特點:

    • 表達方式: 常用于描述說話、表态、回答問題、做決定時的含糊态度。例如:“他對這個問題總是摸棱其詞,不肯明确表态。”
    • 行為特征: 指處理事情時回避矛盾,不明确是非,采取折中或模糊的态度。例如:“領導在這個問題上采取了摸棱的态度,讓下屬無所適從。”
    • 情感色彩: 通常帶有貶義,暗指缺乏主見、缺乏擔當、圓滑世故或缺乏原則性。
  4. 近義詞:

    • 含糊其辭、模棱兩可、依違兩可、閃爍其詞、不置可否、态度暧昧、騎牆觀望。
  5. 反義詞:

    • 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态度明朗、直言不諱、斬釘截鐵、泾渭分明。

“摸棱”是一個描述态度或表達含糊不清、不明确、不置可否的詞語。它源于對物體棱角的觸摸比喻,常帶有貶義色彩,批評缺乏明确立場和擔當的行為或言辭。其最經典和常用的形式是成語“摸棱兩可”(模棱兩可)。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摸棱”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ō léng(或mó léng),主要用于形容處事态度含糊、不明确表達立場或意見。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詞源與典故

3.近義詞與反義詞

4.現代應用與示例

5.注意事項

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典故或具體用法,可參考《舊唐書》相關記載或權威詞典(如漢典、辭海)。

别人正在浏覽...

安席奧趣把定半夜三更部帑部院側視嘲戲翠紅鄉代運道聽耳食電感跕躧定疊丁年丁子香東宮三太發心飛飛非金屬礦床風師福壽齊天苟且骨粉鬼卿函稿含粻皓蒼豪放赫羅圖驩呼浣溪沙家敗人亡腳骨拐交和肌色廐人忌嘴駿茂鲲池連判李郭仙舟蛉蜻攏共祿次慮歎妹夫乾嘔七返還丹氣焰榮赫時傑豕臘殊繼書诏挽歌郎畏慴吳畫下的嚣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