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谪降削職。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上:“ 太宗 之為 秦王 ,府僚多被遷奪,深患之。”
“遷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唐代劉餗《隋唐嘉話》記載:“太宗之為秦王,府僚多被遷奪,深患之。”
解析:唐太宗李世民在任秦王時,其幕僚常因政治鬥争被貶職或削權,他對此深感憂慮。
“遷奪”是古代官職貶谪的專稱,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隋唐嘉話》等古籍原文。
遷奪(qiān duó)是一個多音字,可以指遷移、奪取的意思,也可以指民間拓荒遷徙。
遷奪的拆分部首是辶,辶是一個表示行走的部首。遷奪總共有10個筆畫。
遷奪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時期。遷奪是由兩個獨立的詞語組合而成。遷是指人遷移、搬遷,奪是指奪取、搶占。
遷奪在繁體中的寫法為遷奪。
古代漢字的寫法通常會有一些變體,遷奪在古代可以寫作迍乇、迬、逭、辁垛等。這些變體在古籍中有時被使用,但現代漢字寫法已經統一,遷奪隻有一個标準寫法。
1. 戰争遷奪了無數人的家園和生命。
2. 他用巧妙的策略遷奪了對手的市場份額。
3. 在曆史上,有很多民族為了生存,進行了艱苦的遷奪。
遷奪可以組成一些詞語:
1. 遷移:指人或動物由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
2. 遷徙:特指鳥類、魚類等動物大規模遷移。
3. 奪取:指通過戰争、鬥争等手段搶奪、占領。
4. 搶奪:指通過強行奪取、争奪所得。
遷奪的近義詞有:
1. 轉移:指變換位置、轉換地點。
2. 移動:指移動身體或物體的位置。
3. 奪取:指通過競争或戰争獲得。
遷奪的反義詞有:
1. 固守:指堅守不動,不做任何改變。
2. 放棄:指主動放棄或失去。
3. 保留:指保持原樣,不改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