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岌嶪的意思、岌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岌嶪的解釋

(1).高峻貌。《文選·張衡<西京賦>》:“疏龍首以抗殿,狀巍峩以岌嶪。” 張銑 注:“岌嶪,高壯貌。” 唐 杜甫 《九成宮》詩:“曾宮憑風迴,岌嶪土囊口。” 宋 陸遊 《登城》詩:“九衢百萬家,樓觀争岌嶪。” 清 譚嗣同 《六盤山轉饷謠》:“馬足蹩,車軸折,人蹉跌,山岌嶪。”

(2).危急。 唐 李華 《謝文靖贊》:“在昔 苻秦 ,将霸 晉 邦,百萬雷行,飲馬 長江 , 江 淮 岌嶪,力屈則降。” 宋 宗澤 《上大元帥康王劄子》:“每思我 宋 本嗣無疆,今勢孤危岌嶪如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岌嶪”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山勢高聳險峻,也可引申為形勢危急。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1. 高峻貌
    形容山勢或建築高聳險峻的狀态。例如:

    • 唐代杜甫《九成宮》詩:“曾宮憑風迴,岌嶪土囊口”。
    • 宋代陸遊《登城》詩:“九衢百萬家,樓觀争岌嶪”。
  2. 危急
    引申為形勢或處境危險,如“岌嶪不可終日”。


詳細解釋


使用場景


“岌嶪”兼具自然形态與抽象危機的雙重含義,常見于古典詩文。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選》《說文新附》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岌嶪的意思

《岌嶪》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思是形容山勢險峻,崇山峻嶺等景象。比喻局勢或境況嚴峻或危險。也可以表示外貌威嚴,高大險峻。

拆分部首和筆畫

《岌嶪》這個字由“山”和“巨”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28畫。

來源和繁體

《岌嶪》這個字起源于古代漢字,是大篆字體的一種形式。在繁體中,它的寫法為「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規範并不像現代一樣固定。所以,《岌嶪》這個字在古代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的寫法。比如,可能會用「岌巊」、「岌巈」等字形來表示。

例句

1. 這片山區岌岌可危,居民們要警惕土地滑坡的風險。

2. 他站在山巅,眺望遠處的峭壁和岌嶪的山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偉力。

組詞

岌嶪的一些相關詞語包括:岌岌可危、岌巒、險峻等。

近義詞

與《岌嶪》意思相近的詞語有:險峻、峻嶺、峭壁等。

反義詞

與《岌嶪》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平緩、平坦、平易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