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吏垣的意思、吏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吏垣的解釋

指吏科。垣,官署的代稱。 明 沉德符 《野獲編·佞倖·佞人涕泣》:“二十年而 張江陵 柄政,給事 陳三謨 者,本 高新鄭 入室弟子,以郎署改至吏科都,比丁艱歸,出補,則 高 已敗,又為 張 所愛,復補吏垣。” 明 李清 《<三垣筆記>自序》:“壬午,蒙恩賜環,補吏垣。”參見“ 吏科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吏垣”是一個古代官制相關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吏垣”指代明清時期的“吏科”機構。其中“垣”為官署的雅稱,常用于代指中央部門。例如明代文獻中,常以“吏垣”稱呼吏科辦公場所或職能範圍。

  2. 曆史背景
    根據明代沈德符《野獲編》和李清《三垣筆記》的記載,吏科是負責官員考核、任免的監察機構,隸屬都察院六科之一。如“補吏垣”即指官員被調任至吏科任職。

  3. 相關延伸

    • 職能關聯:與“吏部”不同,吏科側重于監察官員履職情況,類似現代紀檢部門。
    • 代稱用法:古代常以“垣”代指官署,如“谏垣”(谏官機構)、“兵垣”(兵科)等。

參考資料
若需進一步了解明清官制,可查閱《明史·職官志》或《曆代職官表》,其中對六科職能有詳細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吏垣的意思

吏垣(lì yuán)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官員的範圍或界限,也可以形容官員層次的分界線。 這個詞常用于描述官員的地位和層級。

吏垣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吏垣的拆分部首為“口”和“土”,其中用到了“口”偏旁部首,表示這個詞與“口”有關。吏垣的總共12個筆畫。

吏垣的來源

吏垣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君子陽陽》之中。在古代,官職分得十分清楚,各級官員的範圍和地位是相對固定的,吏垣這個詞用來形容官員層次的分界線。

吏垣的繁體

吏垣的繁體字是「吏垣」,和簡體字相同。

吏垣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一些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吏垣的古代寫法是「吏墉」,用的是「墉」字,意為城牆。這個字形讓人聯想到官員的邊界和範圍,與吏垣的意思相符合。

吏垣的例句

1. 這個官員超越了吏垣,擁有了更高的權力。

2. 他因才幹出衆,很快地跨越了吏垣,晉升為高級官員。

吏垣的組詞

1. 吏部(lì bù):指的是官府中負責管理官員任命和晉升的機構。

2. 垣牆(yuán qiáng):表示城市或庭院的圍牆。

吏垣的近義詞

吏堂(lì táng)、官階(guān jiē)、官職(guān zhí)

吏垣的反義詞

無官(wú guān)、庶民(shù mín)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