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龍門石窟的意思、龍門石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龍門石窟的解釋

中國 著名石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分布在 河南 洛陽 城南 伊水 入口處兩岸的 龍門山 ( 西山 )和 香山 ( 東山 )。開鑿于 北魏 太和 十八年(公元494年)遷都 洛陽 後,至 唐 代,曆時四百馀年。以 唐 代 開元 (公元713年-741年)以前的最多。現存石窟1,352個,龛785個,造像97,000馀尊,題記3,860種。雕刻刀法圓純精緻,佛像表情生動。後因遭受帝國主義分子的破壞,較小佛像十之八6*九都失去了頭部,著名的兩塊《帝後禮佛圖》浮雕也被盜走。解放後設立龍門保管所,進行修整和保管。也稱 伊阙 石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龍門石窟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龍門石窟”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龍門石窟”是中國河南省洛陽市的一處世界文化遺産,位于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西山)和香山(東山),是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的巅峰代表。其名稱源于隋朝時期的地理稱謂“龍門”,傳說與大禹治水開鑿伊阙的典故相關。

二、曆史背景

  1. 開鑿時期:始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曆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持續營造達400餘年,其中北魏和唐代為兩大興盛期。
  2. 政治與宗教動因:北魏統治者通過開鑿石窟鞏固政權合法性,唐代則因武則天等皇室支持達到藝術高峰,例如奉先寺盧舍那大佛據傳以武則天容貌為原型雕刻。

三、藝術與文化價值

  1. 風格演變:
    • 北魏:以“秀骨清像”為主,造像清瘦、衣紋簡潔(如古陽洞)。
    • 唐代:轉向豐腴圓潤的“大唐風範”,如盧舍那大佛(高17.14米)展現宏偉氣度。
  2. 雕刻技藝:融合淺浮雕、高浮雕、圓雕等多種技法,窟型裝飾隨朝代更替變化,北魏繁複、唐代簡化。
  3. 多元文化融合:除佛教造像外,還包含道教、儒家元素,以及《龍門二十品》等書法碑刻,被譽為“魏碑精華”。

四、規模與地位

五、延伸意義

該詞常被用作比喻,形容卓越的才能或成就,因其藝術高度與曆史厚重感成為中華文明的象征之一。

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相關曆史文獻或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網絡擴展解釋二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指位于中國河南洛陽市的一處曆史遺迹,是著名的石窟藝術寶庫。這個詞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來解釋:龍門和石窟。

龍門的拆分部首是龍,筆畫數為五畫,表示一個傳說中的神獸,常被認為是中國文化中的吉祥物象征。石窟的拆分部首是石,筆畫數為五畫,表示由石頭構成的洞穴。

《龍門石窟》一詞的來源是因為這個地方有很多雕刻了佛教造像和浮雕的石窟。這些石窟中的雕像數量衆多,而且藝術品質也非常高,曆經幾個世紀的時間仍然保存完好。

盡管我們現在常見的是簡化字,但在繁體字中,《龍門石窟》的寫法和現代漢字保持一緻,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人們寫漢字的方式與現代有些不同。但是在《龍門石窟》這個詞的寫法上并沒有太多變化。隻是可能在字形的細節上會有一些區别。

例如,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句子來描述《龍門石窟》的神奇之處:“《龍門石窟》是中國古代藝術的瑰寶,它呈現了佛教文化的輝煌。”

一些與《龍門石窟》相關的組詞可能有:“龍門石窟壁畫”、“龍門石窟文化”等。

與《龍門石窟》相關的近義詞可以是“龍門石窟石刻”、“龍門石窟佛像”等。

反義詞可能沒有那麼明确,但可以使用與之相反的詞語,例如“平原”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