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清規戒律的意思、清規戒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清規戒律的解釋

[convention] 本義是佛教、道教寺院中僧尼必須遵守的規章制度,現在則用來比喻束縛人的不必要的規定與限制,有貶義

詳細解釋

(1).僧尼、道士必須遵守的規則和戒律。 艾蕪 《遊成都文殊院有感》:“我建議新入寺廟的僧徒,清規戒律盡量少些,或者加以改革,適應新的社會。”

(2).泛指一般的規章制度。多指不合理的。 周立波 《一個偉大文獻的誕生》:“他們還臆造了所謂‘三突出’、‘三6*陪襯’等等清規戒律,來代替 毛6*6*席 的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原則。” 馬南邨 《燕山夜話·大膽練習寫字》:“至于懂得了筆法之後,寫起字來,就不需要一大套清規戒律,以免束縛人的創造性。”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清規戒律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清規戒律”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詞源與構成

該詞由佛教術語“清規”和“戒律”合并而成:

二、原始含義

特指佛教徒需遵守的規章制度,如禅宗僧人的起居規範、修行方式等。

三、現代引申義

現多用于貶義語境,比喻繁瑣死闆、限制思想行為的條條框框。例如:

四、語言特征

五、典型用例

古籍《釋門正統》記載:“元和九年,百丈懷海禅師始立天下禅林規式,謂之清規”,此為詞源依據。現代例句如:“老先生清規戒律很多,學生們都很怕他”。

(注:如需查看更多曆史演變細節,可參考的禅宗制度發展脈絡。)

網絡擴展解釋二

清規戒律

清規戒律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指明确的規章制度和嚴格的約束規定。它比喻嚴肅的紀律和行為規範,用來要求人們遵循某種準則或要求。

拆分部首和筆畫

清規戒律的中文詞語,是由“水”、“戈”、“禾”、“心”、“又”、“攴”六個部首構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7畫。

來源

《清規戒律》一詞最早見于《尚書·虞夏》:“其四民尚有德清規戒書,是故虞夏兆民惟規。”意思是說夏代人民具備清規戒律的品德,因此能夠治理衆民。

繁體

《清規戒律》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清規戒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清規戒律》在古代的寫法為「淸規戒律」。

例句

他是學校裡的好學生,從不違反校規校紀,嚴格遵守清規戒律。

組詞

1. 清風明月:指律己清修,心境甯靜的風雅之氣。 2. 規範有序:形容秩序井然,按規定辦事。 3. 戒備森嚴:指防備嚴密,戒備異常。 4. 律己奉公:指自覺遵守法紀,為公共利益而努力。 5. 規矩紀律:指規定和約束的準則。

近義詞

遵紀守法、守紀律、遵規守矩

反義詞

任性妄為、放任自流、隨心所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