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車書的意思、五車書的詳細解釋
五車書的解釋
《莊子·天下》:“ 惠施 多方,其書五車。”後用以形容讀書多,學問淵博。 宋 辛棄疾 《滿江紅·呈茂中》詞:“算胸中,除卻五車書,都無物。” 明 沉鲸 《雙珠記·假恩圖色》:“人讀五車書,偏我無一句。” 清 高昌寒食生 《乘龍佳話·下第》:“問世休矜三尺劍,驕人還是五車書。”亦省作“ 五車 ”。 南朝 宋 鮑照 《拟古》詩之二:“兩説窮舌端,五車摧筆鋒。” 唐 知玄 《答僧澈》詩:“五車外典知誰敵,九趣多才恐不如。” 清 孫枝蔚 《溽暑過汪舟次園中留飲分得鴉字蘿字》詩:“有客尋三徑,因君破五車。”
詞語分解
- 五的解釋 五 ǔ 數名,四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國朝代名,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先後在中原建立政權的時期)。五帝(中國傳說中的五個帝王,通常指黃帝、颛顼、
- 車書的解釋 .《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謂車乘的軌轍相同,書牍的文字相同,表示文物制度劃一,天下一統。後因以“車書”泛指國家的文物制度。《後漢書·光武帝紀贊》:“金湯失險,車書共道。” 唐 杜甫
網絡擴展解釋
“五車書”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1.基本來源與釋義
- 典故出處:該成語最早出自《莊子·天下》篇,原文提到“惠施多方,其書五車”,描述戰國時期名家代表人物惠施學識廣博,藏書豐富。
- 字面含義:字面指書籍數量極多,需用五輛馬車裝載,後演變為形容人讀書多、學問淵博。
2.引申含義與用法
- 形容學識淵博:成語的深層含義常用來稱贊人知識儲備深厚,如宋代辛棄疾在《滿江紅·呈茂中》中寫道:“算胸中,除卻五車書,都無物”。
- 文學化表達:古代詩詞中常以此強調勤學的重要性,例如杜甫的“男兒須讀五車書”,明代沈鲸的“驕人還是五車書”等。
3.使用場景
- 學術或教育領域:可用于贊美學者的博學,或勉勵學子勤讀。
- 文學創作:多出現在詩詞、典故引用中,增添文采與曆史厚重感。
4.補充說明
- 簡省形式:古文中也常簡稱為“五車”,如南朝鮑照詩句“五車摧筆鋒”。
- 權威性差異:需注意,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将“五車書”與“學富五車”混用,但嚴格來說,“學富五車”是更常見的現代用法,而“五車書”更側重藏書或讀書量本身。
“五車書”既是古代對藏書豐富的誇張比喻,也是中華文化中推崇博學精神的典型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車書》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五車書》是指一種古代的文獻形式,指包含五輛車馬的器物中所載書籍的總稱。這種形式主要流行于中國古代的秦漢時期,是帝王官方機構裡的文獻資料。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五車書》的拆分部首是“言”字,筆畫數為言(7畫),冬(5畫),車(4畫),十(2畫),書(4畫)。
來源
《五車書》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它首次出現的記載見于《漢書·藝文志》:“禁令九章, 引車五乘, 諸牍以此分。”這裡提到“引車五乘”,即指《五車書》。
繁體
《五車書》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五車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在形狀和結構上與現代有所區别。對于《五車書》這個詞,古時的寫法可能略有變化,但整體上仍包含了原有的含義和形狀。
例句
《五車書》中的重要圖書被珍藏在宮廷的圖書館中,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寶貴遺産。
組詞
五車、五輛車、書籍、文獻、古代文化、圖書館
近義詞
五輛車的文獻、五馬書、五車文獻
反義詞
其他形式的古代文獻、非五輛車的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