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奡兀的意思、奡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奡兀的解釋

(1).孤傲不羁。 清 黃宗羲 《<空林禅師詩>序》:“﹝ 空林 ﹞通折時風,唯與二三寂子奡兀空山。” 清 王士禛 《古懽錄·邵潛》:“ 邵潛 字 潛夫 , 南通州 人,移家 如臯 ,性奡兀寡合。”

(2).形容文詞格調不同流俗。 清 黃宗羲 《<陸鉁俟詩>序》:“ 文虎 之詩,奡兀聳蕩,時見斧鑿。” 清 姚瑩 《論詩絕句》之三十:“奡兀天成古所無, 涪翁 奇氣得來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奡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傲慢

“奡兀”的核心意義是形容人的傲慢态度。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文獻中被反複提及:

二、引申含義:文字風格的特質

在文學評論中,“奡兀”還可形容文字風格的兩種特點:

  1. 突兀超脫:指文章結構或表達方式與衆不同,具有突出的藝術效果。
  2. 矯健有力:如“排奡”一詞,形容文筆剛勁、氣勢雄渾。

補充說明

需注意“奡兀”與“硉兀”(lù wū)的區别:後者多用于描述地形高聳或物體尖銳(如、8、9),而“奡兀”側重性格或文風。

總結來看,“奡兀”主要用于形容傲慢性格或獨特的文風,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奡兀》的意思

《奡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凜冽寒冷”。

拆分部首和筆畫

《奡兀》的部首是“女”,總共有10畫。

來源

《奡兀》起源于古代漢語,是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語合并而成的。它的出現也和古代對天氣狀态的描述有關。

繁體

《奡兀》的繁體字為「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對《奡兀》的寫法有所不同,常見的寫法是「媼」或「奡勿」。這些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已經較少使用。

例句

1. 寒冬的北方,風吹得人渾身奡兀。

2. 夜晚的河邊,水面上彌漫着一片奡兀的寒意。

組詞

寒奡、兀冷、凜奡

近義詞

寒冷、嚴寒、冰冷

反義詞

溫暖、炎熱、暖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