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物的意思、不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物的解釋

(1).違禁的事物。《周禮·地官·司稽》:“掌巡市而察其犯禁者,與其不物者而搏之。” 賈公彥 疏:“案《大司徒》,民當同衣服,今有人衣服不與衆同;又視占亦不與衆人同;及所操物不如品式,此皆違禁之物,故搏之也。”後用以謂不如常法,不合法度。《北齊書·幼主紀論》:“過庭所聞,莫非不軌不物。”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宣文閣》:“以次入對,從容密勿,蓋終日焉。而聲色狗馬,不軌不物者,無因而至前矣。”

(2).謂不分物我。《莊子·庚桑楚》:“故曰:至禮有不人,至義不物。” 郭象 注:“各得其宜,則物皆我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不物”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釋義:

1.違禁的事物或行為

源自《周禮·地官·司稽》,指不符合當時法律或社會規範的事物。例如,若有人穿着與衆不同的服飾,或持有不符合規格的物品,均被視為“不物”。

文獻依據:
《周禮》記載:“掌巡市而察其犯禁者,與其不物者而搏之。”賈公彥進一步解釋,這類行為包括服飾、舉止、物品等不合規現象。

2.不分物我(哲學概念)

出自《莊子·庚桑楚》,強調物我合一的境界,即不區分自我與外物,體現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文獻依據:
《莊子》提到:“至禮有不人,至義不物。”郭象注解為“各得其宜,則物皆我也”,即萬物與我無界限。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物這個詞是指不存在或沒有實質性的事物。根據漢字的構成,不物由“不”和“物”兩個部分組成。其中,“不”表示否定,表示不存在或不具備;“物”表示物體或事物。在筆畫上,“不”有四畫,“物”有六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一直沿用至今。在繁體字中,不物的表示方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可能有所不同。 例句: 1. 他說的那些話完全是不物之說。- He is talking nonsense. 2. 這個問題是個不物,根本沒有答案。- This question is a meaningless one, there is no answer. 組詞: 無物、虛無、空洞 近義詞: 不存在、無實、無聊 反義詞: 存在、實物、有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