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邊俸的意思、邊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邊俸的解釋

邊地官員的俸祿。 明 盧象昇 《請改廳官職銜疏》:“每見腹裡有司陞遷考選,輒引邊俸之例,明乎任邊事者最為苦難,其俸期特減於内地也。”《清史稿·選舉志五》:“官吏陞轉論俸,惟外官視年勞為差,異於京秩。在外有邊俸,有腹俸。腹俸之道、府、州、縣佐貳、首領官,五年無過失,例得遷擢。邊俸異是……邊疆水土惡毒,或不俟三年即陞。” 清 蔣士铨 《桂林霜·幕議》:“似俺管刑名章奏所辦的,如復邊俸,斥蠧員,弛禁約,興民利,清鹽政,勉勞吏,一一舉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邊俸”是古代官員俸祿制度中的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邊地官員的俸祿,即古代在邊疆地區任職的官員所享受的薪俸待遇。因邊疆地區環境艱苦,朝廷常通過調整俸祿或升遷政策以示補償。

二、曆史背景與特點

  1. 俸祿差異
    邊疆官員俸祿通常與内地不同。例如明代盧象昇曾提到“任邊事者最為苦難,其俸期特減于内地”,說明邊疆官員任期可能更短,但升遷更快。

  2. 制度規定
    清代《清史稿》記載,官員升遷按俸祿年限計算,邊疆地區(邊俸)與内地(腹俸)的考核标準不同。邊疆官員若在惡劣環境中任職,可能不滿三年即可升遷。

三、常見誤解辨析

有部分資料(如)将“邊俸”解釋為“同時享受兩個俸祿”,但這一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主流觀點仍以邊地官員的專屬俸祿制度為準。

邊俸反映了古代對邊疆治理的特殊政策,既是對官員艱苦工作的補償,也體現了中央對邊疆地區的重視。更多細節可參考《清史稿》或明代奏疏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邊俸這個詞彙的意思:作為一個古代漢字詞彙,在邊俸中,“邊”指的是邊疆,指代國家的邊境地區;“俸”指的是俸祿,即官員的薪水或待遇。因此,“邊俸”即指在邊境地區工作的官員的薪水或待遇。 拆分部首和筆畫:根據《漢字部首字典》,邊的部首是辵,而俸的部首是人。邊的筆畫數為5畫,俸的筆畫數為10畫。 來源:邊俸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盛唐時期設立的邊疆守衛系統中,用于指代在邊境地區擔任職務的官員以及他們所獲得的薪俸。 繁體:邊俸的繁體字為邊俸。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邊俸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相比可能會有所差别,但總的來說,古代的漢字形态和現代相似。 例句:他因在邊境地區工作而享受邊俸。 組詞:邊疆、薪俸、軍俸、官俸等。 近義詞:邊疆薪祿、邊地俸祿等。 反義詞:内地工資、中央俸祿等。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