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監利是湖北省荊州市下轄的一個縣,其名稱和地理特征具有以下含義:
「監利」的拼音為jiān lì,其中「監」取「督察、管理」之意,「利」指「利益、資源」。作為地名,最早可追溯至三國時期東吳在此設置的行政機構。
據記載,東漢建安十八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後,東吳因當地「土卑沃、廣陂澤」且盛産魚、稻及鹽資源,在此設立官方機構以「監收魚鹽之利」,即監管漁業、鹽業稅收,由此得名「監利」。
監利位于江漢平原南端,長江北岸,素有「魚米之鄉」之稱。曆史上曾是重要的水路交通樞紐,現以農業為主,盛産水稻、水産等,并擁有洪湖等自然生态資源。
如需了解監利縣的曆史事件或現代發展詳情,可參考《監利縣志》或荊州市政府官網信息。
監利是一個表示監管利益的詞語,具體指監督和管理利益的活動或行為。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和“利”,其中“⻏”是木字旁,表示與木材相關的事物;“利”表示利益、好處。
監利這個詞共有8個筆畫,拆分的部首為“⻏”和“利”。
監利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尚書·虞書·大禹谟》:“大禹是監利百姓。”在古代,監利主要是指國家或統治者對百姓的管理管制,以保障百姓的利益。
監利的繁體字為「監利」。
古代對監利的寫法多樣,常見的有「譼利」、「薦利」等寫法。
1. 政府應加強對市場的監利,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2. 經理通過監利員工的工作表現,提高企業的效益。
監管、利益、監察、監視、市監、利用、利己
監管、監督、管理、調控、監察
放任、縱容、放任自流、任由、自由放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