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甯靜的胸懷。 唐 趙嘏 《舒州獻李相公》詩:“醉筆倚風飄澗雪,靜襟披月坐樓天。”
“靜襟”是一個中文詞彙,具體含義及解析如下:
“靜襟”指甯靜的胸懷,形容人内心平和、不受外界紛擾的精神狀态。該詞出自唐代詩人趙嘏的《舒州獻李相公》:“醉筆倚風飄澗雪,靜襟披月坐樓天”,通過“醉筆”與“靜襟”的對比,展現了灑脫與沉靜并存的意境。
組合後,“靜襟”強調以平和之心容納萬物,常用于文學語境中表達超然物外的境界。
多用于詩歌、散文等文學創作,或描述文人雅士的淡泊心境。例如:
靜襟(jìng jīn),是一個描述人心境和情緒的詞語。
拆分部首:靜(青字旁)襟(衣字旁)。
拆分筆畫:靜(6畫)襟(15畫)。
來源:《詩經·小雅·車轄》中有“心則正矣,靜襟則定。”的記載,意為内心平靜才能達到安定。
繁體字:靜襟。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無明顯變化。
例句:他臉上洋溢着靜襟的微笑,顯得格外安詳。
組詞:安靜、碧波靜襟、靜襟自安。
近義詞:甯靜、安谧。
反義詞:喧嚣、煩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