藊豆的意思、藊豆的詳細解釋
藊豆的解釋
[hyacinth bean] 同“扁豆”
詳細解釋
即扁豆。一年生草本。花白或紫色。莢扁平短大,淡綠、紅或紫色。種子扁橢圓形,呈黑褐、茶褐或白色。嫩莢或種子作蔬菜。白色種子、種皮和花可入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三·藊豆》:“藊本作扁,莢形扁也,沿籬蔓延也。”
詞語分解
- 藊的解釋 藊 ǎ 〔藊豆〕同“扁豆”,莢果扁平,微彎,種子白色或紫黑色,可作蔬菜,亦可入藥。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豆的解釋 豆 ò 雙子葉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如“紫檀”、“槐樹”、“黃豆”、“綠豆”、“紅豆”、“豌豆”、“落花生”等,日常統稱豆類植物,亦指這些植物的種子:豆科。豆子。豆莢(豆角兒)。豆漿。豆綠。
網絡擴展解釋
“藊豆”是豆科植物扁豆的别稱,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1. 基本定義
“藊豆”即“扁豆”,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莢果扁平且微彎,種子呈白色或紫黑色。該名稱在古漢語中用于描述其形态特征。
2. 植物特征與用途
- 形态:莢果扁平,種子可作蔬菜,常見于日常飲食。
- 藥用價值:種子可入藥,具有健脾化濕、和中消暑等功效,常用于治療暑濕吐瀉、脾虛水腫等症。
3. 别名與混淆
需注意與“穞豆”(黑豆,藥用健脾益腎)、“稆豆”(野生黑小豆,多飼用)區分。三者名稱相似但植物種類、用途不同。
4. 文化延伸
“藊”字在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主要保留在“藊豆”這一特定詞彙中,多用于植物學或中醫藥領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種植或藥理作用,可參考權威中醫藥文獻或農業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藊豆,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語,具有豐富的意義。它的部首是艹,總共有13個筆畫,讀音為"jiǎn dòu"。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農耕文化。藊豆是一種農作物,也是一種重要的食材。它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常常用于描述農田裡的作物,代表着農耕的豐收和農民的辛勤勞動。
在繁體字中,藊豆的字形稍有不同,偏旁結構更加複雜,但依然保留了原始的意義和讀音。
使用藊豆這個詞語作為例句的話,可以是"這一季的藊豆收成非常豐富",意思是這個季節種植的藊豆收獲很多。
藊豆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起來使用,例如藊豆田(種植藊豆的農田),藊豆粥(由藊豆熬制而成的粥)等。
近義詞方面,與藊豆相關的詞語可能有豆類、豆子、豆科等。
反義詞方面,與藊豆相對的詞語可能是麥子、稻谷等其他農作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