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風詠月的意思、嘲風詠月的詳細解釋
嘲風詠月的解釋
(1).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至于 梁 陳 間,率不過嘲風雪弄花草而已。”後因以“嘲風詠月”指描寫風雲月露等景物而思想内容貧乏的作品。《類說》卷二七引《外史檮杌》:“ 鄭奕 嘗以《文選》教其子,其兄曰:‘何不教他讀《孝經》、《論語》,免他學 沉 謝 嘲風詠月,污人行止。’”《類說》卷十九引 宋 胡讷 《見聞錄》:“ 太宗 幸翰苑,閲羣書……見 江南 臣在上而故主居下,謂侍臣曰:‘不能修霸業,但嘲風詠月,今日宜矣。’”
(2).泛指吟詩作賦。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德行文章沒包彈,綽有賦名詩價。選甚嘲風詠月,擘阮分茶。”
詞語分解
- 嘲風的解釋 相傳為龍所生九子之一,常以其形狀作為殿角的裝飾。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内閣一·龍子》:“ 長沙 李文正 公在閣, 孝宗 忽下禦劄,問龍生九子之詳。 文正 對雲:‘其子蒲牢好鳴,今為鐘上鈕鼻……嘲
- 月的解釋 月 è 地球最大的天然衛星(亦稱“月亮”、“月球”):月光(月球反射太陽的光)。月蝕。 計時單位:一月。月份。歲月不居(時光不停地流逝)。 按月出現的,每月的:月刊。月薪。 形狀像月亮的,圓的:月餅。
網絡擴展解釋
“嘲風詠月”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cháo fēng yǒng yuè,其含義和用法存在不同解釋,需結合權威來源綜合分析:
1.基本含義
- 貶義解釋(主流觀點):
指描寫風雲、月露等自然景物但思想内容貧乏的文學作品,常用于批評文風浮華空洞。出自唐代白居易《與元九書》:“至于梁陳間,率不過嘲風雪弄花草而已。”。
- 中性/泛指解釋:
有時也泛指吟詩作賦的行為,但需結合語境判斷是否含貶義。
2.典故與出處
- 白居易的文學批評:
該成語源自白居易對南朝梁陳時期文風的批判,認為當時的詩歌沉溺于風花雪月,缺乏深刻的社會意義。
- 曆史故事關聯:
另有說法提到南唐後主李煜因治國無方、沉迷詩詞,被譏諷為“嘲風詠月”(出自宋代徐铉的典故)。
3.常見混淆
- 與“嘲風弄月”的區别:
“嘲風弄月”更側重輕佻的男女挑逗或文人閑情逸緻,而“嘲風詠月”更強調文學内容的空洞性。
- 與“詠月嘲風”的差異:
“詠月嘲風”是另一成語,意為贊美月亮、嘲笑風的輕浮,含義不同。
4.使用場景
- 文學批評:
用于評價脫離現實、缺乏深度的作品(例:“這類詩作不過是嘲風詠月,毫無家國情懷。”)。
- 中性描述:
在特定語境下可指單純的吟詠自然(例:“文人雅士常聚于亭中嘲風詠月。”)。
5.權威性總結
綜合高權威來源(如搜狗百科、漢典),“嘲風詠月”核心含義為貶義,指内容貧乏的寫作。其他解釋可能受典故混淆或語境變化影響,需謹慎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嘲風詠月》的意思
《嘲風詠月》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批評狂妄自大但實際上并無實力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嘲風詠月》的拆分部首是口,手,月,風。
《嘲風詠月》的總筆畫數為25畫。
來源和繁體
《嘲風詠月》這個成語來源于雜劇《二簧嘲風詠月》的曲詞。該曲以嘲諷狂妄之風,讴歌堅貞之月為主題,後來成為了一個民間常用的成語。
在繁體字中,《嘲風詠月》的寫法是《嘲風詠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嘲風詠月》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總體來說與現代漢字寫法相似,隻是字形略有差異。
例句
他雖然喜歡誇誇其談,但實際上隻是個《嘲風詠月》的人。
别被他的虛張聲勢所迷惑,他隻是一個《嘲風詠月》的家夥。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嘲笑、嘲諷、詠史、凝月、向風
近義詞:虛張聲勢、自欺欺人
反義詞:心有餘悸、忠心耿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