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水流直瀉而下。《舊唐書·西戎傳·拂菻》:“至於盛暑之節,人厭嚣熱,仍引水潛流,上徧於屋宇,機制巧密,人莫之知。觀者惟聞屋上泉鳴,俄見四簷飛溜,懸波如瀑,激氣成涼風,其巧妙如此。”
(2).瀑布。 唐 劉憲 《奉和幸韋嗣立山莊侍宴應制》:“崖懸飛溜直,岸轉緑潭寬。” 宋 蘇轼 《徑山道中次韻答周長官兼蘇寺丞》:“空巖側破甕,飛溜灑浮磬。”
“飛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水流直瀉而下
形容水流急速奔湧的狀态,常指自然景觀中水勢迅猛的流動。例如《舊唐書》中“四簷飛溜,懸波如瀑”,即描繪水流從屋檐傾瀉如瀑布的場景。
代指瀑布
在文學作品中,常以“飛溜”比喻瀑布。如唐代劉憲詩句“崖懸飛溜直”,即用此意象表現山崖間垂直落下的瀑布。
古籍例證: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獻,如宋代蘇轼“飛溜灑浮磬”,通過水流擊石的清脆聲,側面烘托“飛溜”的動态。
現代用法: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其可引申為“形容動作或反應敏捷”,但此用法較少見,更常見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
“飛溜”以水流為核心意象,既包含具體的水勢描寫,也承載文學化的自然美感。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需結合上下文判斷,但主要與“急速水流”相關。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舊唐書》《奉和幸韋嗣立山莊侍宴應制》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