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丧亲之痛。 宋 苏轼 《与冯祖仁书》之一:“某慰疏言,伏承艰疚,退居久矣,日月逾迈,哀痛理极。”
“艰疚”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建议优先采用“丧亲之痛”这一传统释义,若需扩展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可通过苏轼书信等古籍进一步理解其原始用法。
艰疚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艹”和“疒”,拼音为jiān jiù,读音为[jiān jiù]。
其中,“艹”是植物部首,表示与植物有关的意思;“疒”是疾病部首,表示与疾病有关的意思。
艰疚总共有12个笔画构成。
艰疚的来源是《诗·大雅·荡》:“荡之陲,有美一人,婉兮美兮,不艰不疚。”指形容人的美好姿态,没有病苦和疾苦。因此,艰疚的意思为病苦悲伤。
在繁体字中,艰疚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艱疚」。
在古时候,艰疚的写法会经历一些变化。大约在西周,艰疚的字形为「艸病襊」。到了东周和秦朝时期,字形变为「艹病」。汉代的字形为「疒干衣」。而到了隋唐时期,字形则变为现代所见的「艰疚」。
1. 他患病后,整个人都显得十分艰疚,没有了以往的朝气蓬勃。
2. 她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心里充满了疲惫和艰疚。
组词:艰难、疾苦、悲伤
近义词:愁苦、病苦、悲痛
反义词:安康、快乐、舒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