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ritorious deeds] 功績。尤指對國家、人民做出的重大貢獻
建立功勳
功勳卓著
見“ 功勳 ”。
亦作“ 功勛 ”。1.《周禮·夏官·司勳》:“王功曰勳。” 鄭玄 注:“輔 成王 業若 周公 。”後泛指為國家建立的功績勳勞。《漢書·王莽傳上》:“揆公德行,為天下紀;觀公功勳,為萬世基。” 唐 杜甫 《前出塞》詩之五:“我始為奴僕,幾時樹功勳。” 巴金 《<爝火集>後記》:“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為人民立下的功勳卻将與世長存。”
(2).指有功勳的人。《漢書·五行志上》:“賢佞分别,官人有序,帥由舊章,敬重功勳。” 唐 王昌齡 《塞下曲》之四:“功勳多被黜,兵馬亦尋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功勳漢語 快速查詢。
“功勳”是一個漢語詞彙,指因對國家、人民或特定領域做出重大貢獻而獲得的榮譽和成就。以下是詳細解釋:
功勳的核心含義是功績與貢獻,尤其強調對國家、社會或集體産生的深遠影響。例如,在軍事、科技、文化等領域中,功勳常與“特殊功勞”“卓著成就”等表述關聯,如“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功勳的適用範圍廣泛,包括: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功勳”是一個漢字詞彙,表示某人在特定領域或某項事業上所做出的重要成就和貢獻。它強調個人或集體通過努力、奮鬥所獲得的榮譽和名望。
拆分部首為“力”和“十”,部首是指漢字中具有相同或類似意義的一類字的共同部分。
拆分後的筆畫數為5,筆畫數是指書寫一個漢字所需的筆畫次數。
“功勳”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它的意思是“做出功績、表現傑出”。在古代,用“功勳”來稱頌和紀念那些在戰争、政治、文化等方面有卓越貢獻的人。
“功勛”是“功勳”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意思和用法都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古代人們可能會把“功勳”寫作“功勳”或是其他變體。這些變體在現代并不常見。
1. 他在革命戰争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祖國争取了巨大的功勳。
2. 這位科學家因其傑出的研究成果,為人類做出了重要的功勳。
1. 軍功勳:指軍隊中因傑出戰績而獲得的功勳。
2. 建立功勳:指通過努力和貢獻來取得榮譽。
1. 功績:指某人或某集體在特定領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2. 業績:指某企業或個人在經濟活動中所獲得的成績或結果。
罪行:與功勳相對,表示某人所犯下的違法或不道德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