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粗糙的飲食,簡陋的食具。指安貧樂道。 清 馮桂芬 《似山居圖序》:“涉世處境之道貴乎似,以其近真也,此即 老氏 無為、 莊氏 齊物之説也,而於 孔 顔 疏水簞瓢之義亦無礙焉。”
“疏水箪瓢”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ū shuǐ dān piáo,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字面含義:
“疏水”指粗糙的飲食(如粗糧和冷水);“箪瓢”是古代簡陋的食具(箪為竹制盛飯器,瓢為飲水工具)。合起來形容生活清貧困頓,但安于這種境遇,保持高尚情操。
引申意義:
比喻人安貧樂道,即使物質條件艱苦,仍能堅守道德理想,不為外物所動。
“疏水箪瓢”不僅描繪了物質匮乏的狀态,更強調精神層面的超脫與堅守,是儒家思想中“重義輕利”價值觀的典型體現。
《疏水箪瓢》是指在水中利用一種“箪瓢模型”的物體,通過特殊的設計理念和表面處理技術,使其表面對水呈現出一種極強的疏水性,從而實現物體在水中的“懸浮”效果。
《疏水箪瓢》的拆分部首為“白”、“目”、“止”,拆分筆畫為11劃。
《疏水箪瓢》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左傳》中的一句話:“如箪瓢如也者,喪其所樂。”在這句話中,“箪瓢”被用來比喻失去喜悅和樂趣的情況。後來,人們通過将箪瓢模型用于水中,創造了“疏水箪瓢”的概念。
《疏水箪瓢》的繁體寫法為「疏水箪瓢」。
在古時候,「疏水箪瓢」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沒有明顯的變化。
1. 他設計了一種疏水箪瓢,使其在水中飄浮起來。
2. 這個疏水箪瓢的表面處理技術非常先進,水滴無法附着在上面。
疏水、箪瓢、表面處理、模型。
防水、不吸水。
吸水、不疏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