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谏诫的意思、谏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谏诫的解释

劝谏告诫。 章炳麟 《文学总略》:“夫宛转偯隐,赋之职也。儒家之赋,意存諫诫,若 荀卿 《成相》一篇,其足以感人安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谏诫(jiàn jiè)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谏”与“诫”两个语素构成,核心含义指通过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失,强调以语言警示的方式引导他人向善避恶。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字源与结构释义

  1. 谏(jiàn)

    《说文解字》释为“证也”,本义指以正直之言纠正尊长的错误。古代特指臣子对君王的规劝,如《周礼·地官》载“保氏掌谏王恶”。其字形从“言”从“柬”,象征以言语剖析是非。

    引申义:直言劝告、阻止错误行为。

  2. 诫(jiè)

    《说文解字》注“敕也”,意为告诫、警告,使人警觉以避免过失。如《周易·系辞》云“君子以恐惧修省”,强调警示的作用。

    引申义:通过训导使人警惕不良行为。


二、复合词释义

谏诫融合二者含义,指:

典型语境:

唐代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即通过谏诫引导君主谦逊自省。


三、文化内涵与经典用例

  1. 儒家伦理的实践

    孔子提出“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强调谏诫需恪守礼制(《论语·八佾》)。

  2. 史书中的典范

    《史记·滑稽列传》载淳于髡以隐语谏齐威王:“国中有大鸟,三年不蜚不鸣”,促其励精图治。

  3. 文体应用

    古代“谏书”“诫书”均为谏诫的载体,如诸葛亮《诫子书》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训导后人。


四、与现代词语的关联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3.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
  4.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
  5. 萧统《昭明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网络扩展解释

“谏诫”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iàn jiè,由“谏”和“诫”二字组合而成。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通过直言不讳的劝告或规劝,向他人提出忠告,以帮助其改正错误或避免过失。

二、详细解释

  1. 核心意义
    以直接、坦诚的方式阐明道理,促使对方接受并修正错误。例如历史上忠臣对君主的劝谏,或智者对他人的善意提醒。
  2. 应用场景
    • 政治领域:如臣子向君主进谏,体现忠诚与责任感(如“直言敢谏”)。
    • 日常生活:朋友、长辈对晚辈的规劝,如“劝诫不良习惯”。
  3. 文化内涵
    儒家思想中强调“谏”的道德价值,如章炳麟在《文学总略》中提到,儒家文学常通过赋体隐含谏诫之意,如荀子的《成相》篇。

三、相关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如章炳麟的论述),可参考相关历史文献或权威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阿井懊蔼败殁包韫北殷碧洞宾榻不古不中用餐风露宿曹沈城壁丞史冲风床筵触电出淤泥而不染禘祀丰骨公晳海况表汗漫游豪鹰混合彟矩笏头带骄忿狡兔得而猎犬烹骄战劫叛积委均田恐曷窥边六科买笑迎欢哤聒捏恠排科逆入平出弄毫墨軯礚霹雳火浦口清盼取先柔毫撒袋僧伽蓝哨骑折讼湿哭乾啼四竟儓佟天号提点替力推吐消黎花遐夷协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