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待阙的意思、待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待阙的解釋

(1).謂虛位以待。 南朝 梁 沉約 《太常卿任昉墓志銘》:“川谿望歸,岩阿待闕,幽光忽斷,窮燈黯滅。”

(2).等待補缺任命。 宋 王安石 《司封員外郎秘閣校理丁君墓志銘》:“君以 治平 三年,待闕於 常州 ,於是再遷尚書司封員外郎。” 宋 蘇轼 《與鮮于子駿書》之三:“日夕歸 南康軍 待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待阙是古代職官制度中的特定術語,其核心含義指官員已獲任命,但因職位暫無空缺而需等待就任的狀态。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分層解釋其詳細含義:


一、本義解析

  1. 等待補缺

    “阙”本指空缺的職位,“待阙”即等候補缺。常見于宋代史料,如《宋史·職官志》載官員“已授差遣,待次補阙”,指官員雖獲任命,但因原職者未離任或職位滿員,需排隊候補。

    例: 某官授知州,但因現任知州任期未滿,該官需“待阙”至其離任後方能赴任。

  2. 候補狀态

    引申指候任官員的身份。《漢語大詞典》釋為:“官員已得任命,等待接替出缺官職”,強調其過渡性身份,如宋代“待阙官”需在吏部登記候缺。


二、制度背景

  1. 職官制度特征

    宋代為控制官員數量,實行“員多阙少”政策,導緻大量獲任命者滞留京城或原籍待阙,形成“待阙大軍”。據《宋會要輯稿》,部分官職待阙時間可達數年。

  2. 經濟與社會影響

    待阙官員無俸祿,常借貸維持生計,如朱熹《奏救荒事宜狀》提及“待阙官負債累累”。這一現象亦催生“幹求請托”之風,加劇吏治腐敗。


三、現代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待阙”僅用于曆史研究或文言語境,如:


參考資料

  1. 《宋史·職官志》
  2.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3. 《宋會要輯稿·職官》
  4. 朱熹《朱文公文集》
  5. 《續資治通鑒長編》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待阙”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綜合權威資料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虛位以待
    指職位或位置空缺,等待合適的人選填補。例如南朝梁沉約在《太常卿任昉墓志銘》中寫道:“岩阿待闕”,即用自然景象隱喻人才等待被任用。

  2. 等待補缺任命
    多用于古代官員候補制度,指已通過選拔但需等待具體職位空缺後才能正式上任。如宋代蘇轼在書信中提到“日夕歸南康軍待闕”,即描述自己等待赴任的狀态。


二、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古籍上下文判斷詞義,優先參考權威文獻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本位主義偪束波潤逋峭步趍哺時長遞讒隙澄漿泥出谷錯法黛色當郎砥德段落紛紛穰穰浮籤賦錢拐杖鬼頭滑腦嗃嗃奸孼荊江巾帤畿尉烤炙攔不住老奴冷靜蓮房立治粒子茂績蒙幕内蒙攀龍破墨頗邪七卿乞食取樂熱輻射日不暇給乳豎使典衰色樹敦水醮夙心坦白韬映貼墨同量晚世享年相簭先聲奪人淆混笑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