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預測未來的事。《史記·平原君列傳論》:“ 虞卿 料事揣情,為 趙 畫策,何其工也。”《東周列國志》第二五回:“ 虞 有賢臣二人,曰 宮之奇 、 百裡奚 ,明於料事。” 清 恽敬 《答來卿》:“不佞頗有知人料事之鑒,豈不預知之。”
(2).處理事務。亦特指處理政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張 遂詣 劉 , 劉 洗濯料事,處之下坐。”《南齊書·沉憲傳》:“乃以 憲 帶 山陰 令,政聲大著。 孔稚珪 請假東歸,謂人曰:‘ 沉令 料事特有天才。’”
“料事”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預測未來的事
指對事物的發展趨勢或結果進行推測、預判的能力。例如《史記·平原君列傳論》提到虞卿“料事揣情,為趙畫策”,形容其善于分析形勢并制定策略。
現代常用成語“料事如神”即源于此義,如“諸葛亮料事如神”。
處理事務
尤指處理政事或日常事務。南朝《世說新語》記載“庾公正料事”,即描述官員處理政務的情景;《南齊書·沉憲傳》亦提到沈憲因擅長“料事”而政績卓越。
“料事”既可指對未來的預判能力,也可指處理實際事務的能力,需結合語境具體理解。
“料事”是一個漢語詞語,代表着“研究、估計、推測”等意思。料事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在行動之前對事情的預測和計劃。
“料”字由“米”和“鬥”兩個部首組成。它的拆分方式是從上到下先寫“米”,再寫“刂”,最後寫“鬥”。總共有7個筆畫。
“料”字的來源較為複雜,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的甲骨文。在繁體中,它的形狀和簡體字略有不同,最明顯的區别是繁體字的“鬥”部被替換為了“爻”。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代略有不同。例如,“料”字的上面有一個橫折,表示“米”的概念;而下面的“鬥”則像一個小碗,用來表示“容器、計量”之意。整個字形上流暢而有力,展現出古人概括事物特征的智慧。
1. 她對未來的計劃非常充分,仔細料事後再做決定。
2. 在開始新項目之前,我們需要對市場進行研究,好料事先做出合適的戰略。
組詞:預料、料定、規料
近義詞:估計、推測、計劃
反義詞:猜測、隨意、主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