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缰鎖的意思、缰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缰鎖的解釋

缰繩和鎖鍊。比喻束縛,拘束。《漢書·叙傳上》:“今吾子已貫仁誼之羈絆,繫名聲之韁鎖。” 顔師古 注:“韁,如馬韁也。”《北齊書·文苑傳·祖鴻勳》:“而吾生既繫名聲之韁鎖,就良工之剞劂。” 唐 柳宗元 《法華寺石門精室三十韻》:“潛軀委韁鎖,高步謝塵坱。” 姚華 《曲海一勺·骈史上》:“綜食色之兩性,被韁鎖於羣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缰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字面指“缰繩和鎖鍊”,兩者均為束縛工具。比喻人或事物受到限制、拘束,無法自由行動或發展。例如《漢書》中“繫名聲之韁鎖”即用此意,表達名利對人的束縛。

  2. 情感與抽象引申
    除具體事物外,還可形容情感或精神層面的困擾,如被傳統觀念、社會規則等無形力量限制。唐代白居易詩句“身去缰鎖累”即體現擺脫世俗牽絆的追求。

  3. 曆史文獻用例

    • 《漢書·叙傳上》提到“名聲之缰鎖”,顔師古注“如馬缰”。
    • 柳宗元《法華寺石門精室三十韻》中“潛軀委韁鎖”暗喻脫離塵世束縛。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包括“羁絆”“枷鎖”,反義詞則為“自由”“解脫”。

  5. 現代用法
    多用于文學或論述中,強調對人性、思想或行為的壓制。例如姚華《曲海一勺》中“被韁鎖於羣倫”,指社會規範對個體的約束。

該詞通過具象工具引申為抽象限制,兼具物質與精神雙重比喻,常見于古典及現代漢語,需結合語境理解具體指向的束縛類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缰鎖

缰鎖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分别介紹其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含義

缰鎖指的是用來束縛馬匹或其他動物的物件,常用于比喻束縛人的思想、自由或行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缰:組詞部首為纟,筆畫數為11。

鎖:組詞部首為金,筆畫數為13。

來源

缰鎖的詞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農耕社會,用來控制牲畜或馬匹的行動。後來,這一詞彙被引申為控制、限制或束縛的意義。

繁體

缰鎖的繁體寫法為絳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法中,缰鎖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保留了其構字的特點。例如,缰可以寫作繩或绠,鎖可以寫作鎖。

例句

1. 他的思想陷入了缰鎖,無法自由發展。

2. 這個國家的人民渴望打破世代的缰鎖,追求新的生活方式。

組詞

缰繩、缰繩子、鐵缰鎖、金缰鎖、金屬缰鎖

近義詞

束縛、禁锢、羁絆、限制

反義詞

自由、解放、開放、放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