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缰锁的意思、缰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缰锁的解释

缰绳和锁链。比喻束缚,拘束。《汉书·叙传上》:“今吾子已贯仁谊之羈绊,繫名声之韁锁。” 颜师古 注:“韁,如马韁也。”《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而吾生既繫名声之韁锁,就良工之剞劂。” 唐 柳宗元 《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潜躯委韁锁,高步谢尘坱。”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综食色之两性,被韁锁於羣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缰锁(jiāng suǒ)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缰”和“锁”两个单字组合而成,其含义需结合二者的本义及引申义理解。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缰(jiāng)

    指驾驭牲畜(如马、牛)的绳索,用于控制方向或行动。

    《说文解字》释:“缰,马绁也。”绁即系缚的绳子。

  2. 锁(suǒ)

    本义为金属制成的束缚器具(如锁链),引申为禁锢、限制。

    《玉篇》载:“锁,铁锁,键也。”


二、合成词释义

缰锁为并列式复合词,融合“缰绳”与“锁链”的意象,核心含义为:

束缚自由的工具或力量,喻指对人思想、行为的强制性约束。

权威释义示例:

《汉语大词典》定义:“缰锁,缰绳和锁链。比喻束缚。”

《现代汉语词典》释:“喻指束缚:摆脱传统观念的~。”


三、用法与语境

  1. 具象意义

    指实际用于控制牲畜或囚犯的物理工具(如缰绳与锁链)。

    例:《后汉书》有“脱缰锁而纵逸”之句,描写挣脱束缚的状态。

  2. 抽象比喻

    广泛用于批判精神、制度或文化层面的禁锢:

    • 思想束缚:如“冲破封建礼教的缰锁”;
    • 体制限制:如“打破官僚主义的缰锁”;
    • 艺术表达:如“创作需脱离形式的缰锁”。

四、文化内涵

该词承载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由与约束”的辩证思考: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3. 《说文解字注》,[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缰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字面指“缰绳和锁链”,两者均为束缚工具。比喻人或事物受到限制、拘束,无法自由行动或发展。例如《汉书》中“繫名声之韁锁”即用此意,表达名利对人的束缚。

  2. 情感与抽象引申
    除具体事物外,还可形容情感或精神层面的困扰,如被传统观念、社会规则等无形力量限制。唐代白居易诗句“身去缰锁累”即体现摆脱世俗牵绊的追求。

  3. 历史文献用例

    • 《汉书·叙传上》提到“名声之缰锁”,颜师古注“如马缰”。
    • 柳宗元《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中“潜躯委韁锁”暗喻脱离尘世束缚。
  4.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包括“羁绊”“枷锁”,反义词则为“自由”“解脱”。

  5. 现代用法
    多用于文学或论述中,强调对人性、思想或行为的压制。例如姚华《曲海一勺》中“被韁锁於羣伦”,指社会规范对个体的约束。

该词通过具象工具引申为抽象限制,兼具物质与精神双重比喻,常见于古典及现代汉语,需结合语境理解具体指向的束缚类型。

别人正在浏览...

案卷北烛崩摧匾介避实击虚鄙狭诚谨出会垂听春司搓澡箪瓢道赚大事德选斗行堆内独完耳针访募风言俏语奋翼阜财谣扶倾冠绝一时顾恨核实后防皇书花貎蓬心蠖曲诫世凈床决水漏尽更阑鹿走苏台明鬯劘上磨扇坠着手农人披林撷秀剖幽析微强果牵合卿曹青面獠牙奇珍异玩双七疏附输气台格提出铁线莲透亮头年拖步鼍鸣枉死线儿闲豫